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人们的造林意识有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省、市政府出台的“绿色湖南”、“绿化娄底四年行动”最大限度地促动了营造林工作风生水起。全市近三年的造林面积达48.3万亩,在我市史无前例,但成活率又有多高呢。据省级核查,我市2011-2013年度国家工程造林和中央财政补贴造林共涉及10个项目,上报完成面积195271.9亩。干旱灾害受损核查面积96712.5亩。其中重度受损面积78585.6亩,占受损核实面积的81.3%,中度受损面积18126.9亩,占受损核实面积的18.7%。这还不包括涝灾、病虫害、人、兽破坏等情况。所以年年栽树不见树,年年栽树老地方的现象年年都有发生,可见重栽轻管甚至只栽不管或想管管不了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管护不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管护意识不强。农村劳力的大量迁移,导致林农非主导产业更加弱化,从经济角度上讲,绝大部分的树种难以改变其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林农的付出与回报在短时期内不成正比,加上思想松懈,粗放经营,管护措施难以到位,造成林地保存率低、成林率低。绝大部分基地在造林后期管护欠科学管理,有的间种农作物不科学,如高杆作物(如玉米、花木)和藤蔓作物(如西瓜、红薯等),有的采用化学药剂除草,对苗木造成了损伤。特别是去年6-9月持续高温干旱,苗木枯死严重,补植补造任务艰巨,严重影响林农的造林积极性。
(二)管护制度不够完善。据了解,全市多数地段还存在山有名,树无主的情况,这个反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还不彻底,还没有真正做到树有主、主有责。由于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这给造林后期管护增加了难度。其次是基层没有落实好管护责任,有的基层虽制定了管护制度,但没能很好地得到落实。再次是在规划设计、项目审批、施工组织、检查验收及后期管护等环节没有严格依照国家林业局《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关于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和《关于违反森林资源管理规定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等要求进行问责。
(三)造林投入明显不足。由于国家投入项目少、补助标准低,加上林业建设周期长,人工工资高,广大群众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导致造林经费紧张,造林业主普遍反映投资、管理压力在不断增大。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仅靠行政干预很难调动当地群众的造林积极性,只会造成年年造林不见林现象的重演。根据了解,在地段好的地方杉木、马尾松等一般造林需投资1000元左右;油茶、桃子等经果林造林需投资2500元左右(不包括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而中央投资的人工造林项目仅为每亩200-400元,而且大部分造林不能纳入工程项目,只能依靠造林业主自筹,以补代投难以起到作用。
(四)管护难度不断增大。我市从2010年以来每年造林面积都在15万亩以上,由于绿化步伐的加快,宜林地中容易造林的地段已经基本完成造林,剩余的都是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段,不仅造林难度加大,管护难度更大,使绿化成活率不断低。
(五)损毁树木打击不力。树木被毁后,由于林业执法力量较为薄弱,盗毁树木行为隐蔽,破案困难,对损毁树木者打击不及时,力度不够。
二、管护不到位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管护意识,加大宣传广度。植树造林对于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通过电视、广播、标语、宣传页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植树造林的好处,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群众认识到造林的后期管护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到林农今后经济效益。
(二)推广管护技术,增强管理队伍。当前全市林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而每年栽植的苗木日益增多,造成很多栽植苗木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因此建议成立专门的林业种植技术培训机构,定期邀请技术专家对林农进行技术培训,让更多的种植林农成为苗木管理的技术能手,从而加快植树造林的见效速度。
(三)建立合理机制,科学安排奖惩。为了确保已成活树木能够健康生长免遭破坏,要制定《造林管理及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以督促干部职工能够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护林工作中来,对因管理不力或巡查不到位,造成林地失火或牲畜啃食破坏树木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重罚。同时,为了鼓励护林先进人员,可以设立护林能手奖项,以鼓励在该项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干部职工。当然在后续资金相对宽松的情况下也可以像我市双峰县蛇形山镇采取的包栽包活包成林的做法,主要是把造林和管护全权交给专业的施工队伍,由县市和乡镇抽调专业人员在第二年和第四年组织验收,每次验收达到合格标准才向公司支付合同约定的余款;另外湖北省枣阳市王城镇的后期管护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主要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鼓励大户、民营企业家投资参与植树造林活动,骨干道路路旁栽植风景树不收任何承包费,五年后可采取间提方式出售,然后补栽小苗,形成良性循环,保障投资人有收益。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理人的权利、义务;明确第一年管护费用为2元/棵,第二年、第三年的管护费用为1元/棵,若有枯死、被盗,由管护人补栽。第四年验收时成活率不低于90%。确定所植树木的分成比例,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对重点路段的栽植树木,明确投资人和地段所在村的收益分成比例为8:2,调动投资人和所在村共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四)明确工作目标,坚决落实责任。要将对全市林木的管护任务以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形式落实到个人,确保“栽一棵活一株,栽一片成一林”。一是通过签订《林木管护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要求,制定严格的奖罚措施,各级将林木管护效果列入年终综合考核。二是层层落实责任。市领导分工负责县市区、县(市、区)上下建立处级干部包乡镇、林业局长包林业场、乡镇领导包村、村责任到人的绿化包保责任制,层层下任务,级级落责任,定期搞检查,处处保成活。并把职责、任务、成活率落到纸面上,层层签订造林责任状,与各造林地块责任人签订管护责任合同。栽植后马上进行扩穴、培土、浇水,实施第一次抚育,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活率, 推行责任问责制度,提升管理整体水平。
(五)合理整合项目,加大资金投入。针对苗木管护工作资金不足现象,建议有关部门每年列出专项资金,用于造林后期管护,保证栽植的每棵苗木不缺“营养”。将可整合的项目,进行合理整合,加大后期管护资金投入量。
(六)加强管护力度,巩固绿化成果。一是早部署。综合分析近几年气候特点,针对造林成活不利的因素,要造林前制定造林绿化抗灾保活工作预案,针对旱、涝等自然灾害,逐项落实应对程序和技术保障措施,同时要求各造林单位牢固树立抗灾保苗意识,强化措施,狠抓管理,把包成活贯穿造林成林整个过程中。二是抓指导。针对去年干旱的实际情况,责任单位要组织技术力量深入第一线,加强抗旱造林抚育的技术指导工作。三是强化技术措施。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措施。培土:对因易造成水分蒸发和流失的速生丰产林征地、栽植深度不够的地块和需水较多的阔叶树种,采取在幼树根部培土措施。松土除草:对土壤比较粘重、杂草灌木较多的新植林地,通过松土、清除灌木杂草,减少土壤水分损失。覆盖:就地取材,利用树叶、清除掉的除草灌木铺于幼树周围,减少水分蒸发。集水保墒:在山坡造林地挖掘翼式鱼鳞坑;在带状整地的幼林地上方,清除植被,夯实土壤,增强集水效果。四是灌溉保苗。要求各基层单位制定抗旱预案,在非常时期动用水罐车、就近抽水等方法浇水保苗,有条件的地方,确保栽植后每周浇足一次透水,同时还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环节,保证苗木的成活。五是加强监督检查。对于安排部署下去的浇水、修剪、除草等林木管护任务,管理局专门成立了督查小组,按时段进行逐一检查,并按照检查结果严格考核兑现。
(七)加大执法力量,确保打击力度。建议政府机构协调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打击毁坏林木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充实林业执法力量,开展联合执法,采取有力措施对损毁林木者进行严厉打击。同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对违法典型予以曝光,起到教育警示作用,坚决遏制住损毁林木之风。
为使“绿化娄底四年行动”得到进一步巩固,确保我市早日成为“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林城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的国家森林城市,我们要以制度为先,以责任为本,全市上下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后期管护工作,才能真正为“绿色娄底”写下辉煌的一页。
责任编辑:袁再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