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退耕还林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摘要:回顾总结娄底市第一期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成效与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下段工作建议,对巩固既有的退耕还林成果、扎实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很有必要。
公路绿化(娄底经济开发区)
回顾总结娄底市第一期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成效与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下段工作建议,对巩固既有的退耕还林成果、扎实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很有必要。
2001年国家在我省实施退耕还林,市委、市政府充分抓住国家退耕还林的大好机遇,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发扬苦干实干精神,积极主动争取新化县纳入全省第一批试点县,2002年在全市全面铺开,从而开启了我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序幕,生态建设进入“黄金”阶段。到2013年底,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11.1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6万亩,荒山荒地造林59.59万亩、封山育林12.57万亩,楠竹、油茶等低产林改造2.96万亩,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工程建设任务,现有建设规模锁定中央投资10.52亿元。通过采取退耕地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低产林改造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生态建设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快速增长和林农收入的稳步增长。
一、工程建设的主要成效
我市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取得了巨大成效,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森林资源显著增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全市森林覆盖率增长7.1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增加300多万立方米,森林资源增长显著。退耕还林项目实施以来,一些水土流失严重、耕种困难、收成差的陡坡耕地通过退耕植树,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实现了土不下坡,绿水长流。根据国家监测结果显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区内,水土流失量普遍下降30%以上。
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根据国家监测结果推算,我市退耕还林工程每年涵养水源19250万立方米、固土115万吨、固定二氧化碳2.1万吨、释放氧气2.74万吨、吸收污染物1.19万吨,每年生态效益价值评估为44.8亿元,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林农收入明显增多。退耕还林项目实施以来,国家已累计发放我市退耕还林补助资金8.26亿元,惠及6个县市区91个乡镇2810个村的24.2万农户,户均累计获钱粮补助3413元。退耕还林栽植的树木一年年长大,已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全市年增加林果收入达10亿多元。娄星区石井镇环江村栽植杨梅等经果林460多亩,仅杨梅年收入就达600多万元,户均增收5万多元;冷水江市铎山镇大坪村栽植杨梅2000余亩,年收入3000多万元,人均增收1.4万多元;该镇眉山村栽植巨峰葡萄1200多亩,年收入2500多万元,人均增收3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同时,项目区林农结合退耕还林,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年收入3亿多元,户均增收入1000多元。此外,退耕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