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合 > 娄底创新开放大讨论 > 大讨论内容

【娄底创新开放大讨论】大家谈

2017-08-17 18:17 娄底新闻网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娄底市广播电视台王秀风:孵化新生代企业家

招商引进一批企业家,力争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精心培育一批新生代企业家,特别是加强对新生代企业家的跟踪培养、教育培训;瞄准高校毕业生、农村产业带头人和致富能人等创业人群,落实税费减免和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带头创办企业,加大新生代企业家孵化力度。

娄底市科技局欧阳建安:不拘一格选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当今,娄底正在处于转型升级、提质扩容的重要关键时节,更应该敢于打破陈规旧习的束缚,树立“不拘一格”的用人导向,确保真才实学之士人尽其才,最大程度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以前,娄底虽有高端人才引进等等措施和相关政策或专项计划,但笔者认为,可以更“大胆”,更“开放”一些,特别是对于公务员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来说,在不违背上级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出台区域性、差异性人才政策,降低学历、资历、年龄等方面的条件限制,不拘泥于“笔试+面试”的传统模式,创新方式方法,由用人单位个性化定制岗位条件,侧重于德才兼备、实绩突出,避免“高分低能、以考取人”,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敢为事业用人才。

娄底市发改委罗晶兰:激发群众首创精神

用“供给侧”理念激发群众脱贫致富首创精神。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但是,一些地方扶贫“上热下冷”、贫困群众“作壁上观”的现象突出,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扶贫“供需错位”伤了贫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应得利益。加强扶贫供给侧改革,切实把扶贫资金投向贫困群众且投向他们迫切需要的地方,增加扶贫有效供给,就能激发他们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推进脱贫攻坚进程,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双峰县委宣传部熊玲:盘活人才

要想取得长足发展,要建立各类人才储备库,解决人才这个第一要素需求。分时段、分阶段对各类所需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用,做到用其所长、尽其所才。建立高效的人才交流机制,与长株潭、长三角、北上广等地区进行有效对接,建立人才交流的长效机制,实施“人才走出去战略”,取其所长、补我不足。要从体制机制的源头上引的活水来。举全市之力建立创新园区、经济特区、打造创新精品。坚持深化改革,大力破除创新、开放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全力打破条块分割、地域保护,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产学研合作,实现创新成果转化的无缝对接,平稳着陆。

娄底市发改委刘立军:深入推进人才试验区建设

聚国内外人才来娄底市创新创业。依托娄底市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人才发展试验区,在人才引进培养、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创投融资、产业扶持等方面鼓励先行先试。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市(县)建设人才公寓,用人单位可通过发放租房补贴或申请最长5年免费入住人才公寓等方式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在高层次人才聚居区集中配置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设立人才俱乐部。加大市、县共建力度,重点建设我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对人才发展试验区引进国际一流科研、管理和产业化团队的企业,在办公用房、申报项目、成果产业化及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娄底市发改委何为:建立开放的人才评价体系

以开放的人才评价体系,以及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当下,更要用优良的作风“礼遇”人才,破除“家长制”“一言堂”,给人才留足自主创新的空间。要尊重人才的个性、包容人才的短板、宽容人才的失误,要营造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人才能够安心工作、舒心创业。同时,创新主体对创新人才有最终评价权,政府简政放权,鼓励科研人员双向流动,强化股权激励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要积极为专家提供“保姆式服务”,明确专人经常与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在专家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及时予以跟踪协调,积极帮助解决,赢得各层次人才的好评。

娄底市种子技术推广服务站陈海含:大力培养“乡土”人才

要解决好“地谁来种、新农村谁来建”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不能只是靠现有的留在农村的以老人和妇女为主体的农民,而是靠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培养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着力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要提供机会有计划的选送“乡土”科技人才参加各种技术培训,有针对性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新的致富带头人,成为新的职业农民。

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高晶:定向培养人才

娄底市每年送往高校的人才济济,但回归故乡创业发展的人才确是屈指可数,创新开放需要人才,需要能引进新技术、能做大、做强的人才。个人觉得留住人才的根本在于经济及城市文化。娄底市可以把人文科技学校渐做大做强,能定向培养人才,根据我市需要哪方面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也能吸引别处的人才。此外,娄底市地处内陆,科技人才缺乏,不能追上科技发展的潮流,只能成为流水线上的劳动者。个人觉得娄底市需要积极培养优秀企业人才,派出优秀人才学习发达城市的新思维,引进新技术,创造新产品,增强新动力。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周旺东:搭建平台,立足“育才”

要引导广大企业家抓住当前的发展时机,树立“干大事、创大业”的气魄,勇于领导企业在创新中的谋发展、在市场中创一流;要优化环境,通过税收、信贷、信用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优化,为广大企业家提供创业机会和发展平台,鼓励广大企业家在行业中勇争第一,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要抓好培训,拓宽企业家视野,提高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要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快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建设,提高我市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同时,各企业应加强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的培养。结合中国制造与工业4.0高研班、清洁能源与环境工程高研班、制造业前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研班,以及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培训班”、选派“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到国内研修访学进一步强化学习,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冷水江市委宣传部彭娟:确立人才引进方向

要坚持以服务娄底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人才工作的基本方向,围绕转型升级发展、开放发展、科技创新、对接“一带一路”等发展需要,着力增强源头创新与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

娄底市广播电视台汪伯雄:培养本土文化人才

目前娄底市正在推进全域旅游,旅游必须与本土文化融合,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这就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本土文化宣传员,我们要充分借助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娄底职院等本地高校优势的教育资源,开办民俗文化、导游等专业和培训班,培养自己优秀的文化传播人才、导游人才。一个城市的魅力最终体现在文化的传播力上,随着娄底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优秀导游和文化传播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不只需要“下里巴人”,还需要“阳春白雪”。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娄底职院和娄底幼儿师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文艺基础扎实,可有针对性培养具有娄底“土味”的笑星、歌星、舞星等。既可以让人民群众享受本土文化艺术大餐,又能激发文艺人才的成就感;建立文艺人才专家库,宣传文化部门为文艺人才、优秀剧目建档立户,定期组织推送,参与群众性的文化汇演活动。

责任编辑:姜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