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合 > 娄底创新开放大讨论 > 大讨论内容

创新人才的培养、聚集和使用

2017-08-16 09:28 娄底新闻网 涟源市政府经研室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要想实现经济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使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落地生根,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集聚和使用。

要厚植创新土壤。从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面发力,努力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氛围。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就树立强烈人才意识提出的“脑子转弯”问题,切实增强“人才难得”的紧迫感,不让周公吐哺、周文王谒姜子牙、齐桓公五反而方得见东郭野人一面、刘备三顾茅庐、曹操跣足迎许攸等求贤若渴的典故专美于前。二是打破企业发展只是企业自身的事等传统观念,全面贯彻人才培养是政府和企业共同责任的理念。由政府每年提供专项资金补贴大部分,企业出资少部分,启动企业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企业不应把人才当作逐利的工具,而是应该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高度肯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将其作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第一资源。三是要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中“中庸之道”“枪打出头鸟”“循规蹈矩”“三纲五常”“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尊崇权威”等保守落后观念,努力破除制约创新的文化、思想瓶颈,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鼓励冒险、包容失误失败、激励创造创新的氛围。充分把握好涟源入选国家返乡创业试点县市的机遇,大力宣传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要畅通成才之路。创新人才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四个结合”的文章。一是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将素质教育贯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高教育、职成教育等各个阶段,加强对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二是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遴选全市有意向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与之签订定向培养协议,让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缺的新材料、智能制造、现代农业产业化、医药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应急产业等人才遍地开花,既可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问题,又充实了娄底市经济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可谓是双赢。三是与教育培训、活动提升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好创新培训这个载体,鼓励科教融合、校企、政校联合等多元模式。正确处理娄底市重点领域和行业、当下重点工作与全局工作、需长期坚持工作的关系,遴选创新创业人才,分批到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产业示范地等进行长期或者短期培训,提升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每年举办“创业创新活动季”,通过开展创业创新大赛、论坛沙龙、项目路演等系列活动,挖掘和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

要搭建聚才之台。人才培养和引进很重要,用好人才更是关键。一是打破论资排辈观念。始终将能力和成果作为评判标准,不唯资历、不唯关系、不唯学历,“以实绩论英雄,靠贡献拿报酬,凭本事坐位置”,让人才在重要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二是搭建干事创业舞台。让创新人才参与脱贫攻坚、城市规划、产业转型升级等各项急难险工作,在重要岗位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要从科协、农业局、林业局等单位抽调具有中高级职称的科技工作者,通过多种形式为群众进行科技服务。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要从农业、医卫部门选派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科技特派员,到各乡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支农服务活动。特别是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把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依托人才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依靠人才促进产业延展,通过人才落实各项工作,使人才创业有目标、发展有机会、干事有舞台。三是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都一样”这样一句调侃,折射出了当前不少深层次问题,“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干事创业的激情。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增加工作业绩权重,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要优化人才服务。“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应该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一方面推行“创新人才服务卡”制度。对创新人才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人才福利,为创新人才充当“店小二”,提供贴心式、保姆式服务,解决其住房、医疗、子女就学、配偶随迁等后顾之忧,让其安心工作、舒心生活、顺心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更为灵活的管理机制。有效破除人才流动、考核评价、收益分红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尊重科技创新人员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成果,将各类人才用活用好,营造栓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姜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