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合 > 娄底创新开放大讨论 > 大讨论内容

沐子:加快对接“大长沙” 绽放娄底工业新精彩

2017-08-01 10:28 娄底新闻网 沐子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势在必行:“对接大长沙”成为引领娄底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开放的必然选择

娄底紧临长株潭,区位优势凸显,是对接国家《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之一。“对接大长沙”,与长株潭地区加强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交流合作,形成产业协同,对正处转型之中的娄底而言,显得十分必要,十分紧迫,也十分有效。

娄底依工业而立,靠工业而兴,望工业而强。但时下,过去的资源依赖和优势渐失,六大支柱产业除建材以外,钢铁量价齐跌,煤炭资源枯竭,有色严重亏损,火电、化工困难重重,同时煤机等关联产业全线衰竭。加上农机、电子陶瓷、耐火材料等本地特色产业“特而不强”,食品医药、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而不大”,短期内均不可能对工业经济形成有力支撑。所以,娄底工业到了“非转型不可”的时刻,“对接大长沙”同样到了“非对接不可”的地步,亟需利用“大长沙”这个新支点,撬动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其势正成:“对接大长沙”进入推动娄底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开放的暖春时期

产业结构错位布局、差异发展。与长株潭地区大力发展的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医药食品、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等相似度高,同时又“同链不同节”、“同节不同层次”,极利于错位布局、差异发展。如汽车产业,长株潭致力打造中国汽车第六极,拥有上海大众、比亚迪、菲亚特克莱斯勒、广汽三菱、福田、众泰、陕汽长沙环通等40多家品牌车企,年产能达200万辆,产值超过千亿元,近年来娄底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具备良好配套条件。同时,娄底做为重要的钢材、板材生产基地,与长株潭地区蓬勃发展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能形成良好配套。再如工程机械,长株潭是享誉中外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拥有三一、中联、山河智能等一批龙头企业,年产值数千亿元,其中湘潭泰富重工短短2年发展成百亿企业,成为海装“新秀”。株洲轨道交通如日中天,年产值超千亿元,娄底依托钢材产业和制造业优势,同样能从原材料输送至零配件供给形成良好配套,等等。

大交通格局全面缩短对接距离。娄底地处湖南几何中心,在沪昆高铁湖南段和长韶娄高速开通后,娄底正式融入长株潭1小时经济生活圈,到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和二广高速全程通车后,娄底将进入“东入大长沙,西去川桂滇,南下粤港澳,北上京津冀”的大交通时代,成为长沙、株洲之后的省内第三个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枢纽节点。加上轻轨、机场等项目正在筹划,不久的将来,娄底将全面融入大长沙一体化发展格局。

大能源基地全面巩固对接基础。娄底形成了以钢铁、煤炭、建材、有色、化工、电力六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同时,农机、煤机、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关联特色装备制造产业相继发展。特别近年来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产品涵盖专用汽车、电动汽车、农用车、汽车板、半轴、空调压缩机、轮毂、等30多个品种,汽车板项目年产能160万吨,能满足全省200万辆整车的高端板材市场需求。娄底已经成为中南最大工程再生产基地,全省农机装备和矿山装备特色产业基地,环长株潭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近年来,安帝亚斯、美程陶瓷等电子陶瓷企业与长沙比亚迪等整车企业在汽车电子元器件方面合作实现重大突破。今年4月,娄底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娄底市的能源动力电池和储能产业园,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名副其实的“能源谷”。此外,文昌科技成为国内唯一掌握轨道交通制动盘先进技术企业,与株洲轨道交通的契合度也非常高,长株潭地区加速发展,势必对娄底的依存度会进一步提高。娄底属老军工基地,一度拥有湘中、湘峰、洪源、向红等多家大中型军工生产企业,大制造水平有力提升对接能力。

顺势而为:“对接大长沙”形成促进娄底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开放的“娄底经验”做法

从当前来看,“对接大长沙”,应当通过突出规划引领,坚持优势发力,强化措施保障来确保对接有序、有效、成功。

推动优势发力:钢铁方面。钢铁是娄底的龙头产业、娄底经济的主要支撑。2016年,涟钢、冷钢实现总产值400亿元左右(不计关联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四分之一左右。所以,围绕长株潭地区先进装备制造、汽车、住宅产业配套,全面促进钢铁产业延链增链、转型升级,是“对接大长沙”的先手棋和关键一着。第一、大力发展精品钢材。首先,紧扣长株潭用钢产业,加强对接合作,提高型材、薄板、汽车板、不锈钢等主要产品的省内配套率。其次,引导钢铁、金属板材生产企业采取自主或合作、合资方式,就地转型发展配套长株潭地区及全国各地医疗器械、精密仪器、航天航空等领域使用的精品钢材。第二、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住宅产业等钢铁深加工产业。发展钢铁深加工产业,重点在汽车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住宅产业等领域延伸链条,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综合水平,是延续优势的转型捷径。据吉利汽车提供数据,年生产6.8万辆吉利汽车,需用薄板1万吨,据此测算,长株潭汽车产业年耗薄板和汽车板30万吨以上,产值超过10亿元,同时能带动薄板、汽车板上下游产业发展,如剪板、冲压、成型、配送等行业。其次,娄底被授予“湖南汽车配套产业基地”,依托汽车板、空调压缩机、半轴、电子元器件等现有产业基础,全面加大招商引资、产业培育、技术攻关力度,尽快形成产业优势。此外,娄底全面发展的先进装备制造和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住宅产业化,都是“对接大长沙”,延伸钢铁产业链条的主攻方向。

食品医药方面。近年来,娄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势喜人,其中食品加工和生物医药已经拥有肖老爷食品、前进食品、富厚酒业、回春堂制药、千金方制药、健缘医疗、五星生物、康麓生物等一大批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成长型企业。其次,娄底农产品丰富,中药材普遍,是本市和“对接大长沙”食品加工和生物医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依赖。另外,长株潭食品加工和生物医药发展起步早、规模大、门类齐,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态势强,其中浏阳生物医药园早在2011年即突破产值200亿元。在双方协同合作上,一方面,可以借助长株潭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市内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和中药材种植基地,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借鉴“长沙经验”,积极培育和促进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着力形成龙头引领、产业集群式发展;第三,围绕长株潭产业发展需求,利用娄底钢铁、金属板等原材料优势和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医药设备制造业,与长株潭食品工业形成差异发展。

移动互联网方面。长沙市注重培育新业态,其移动互联网产业已在全省率先形成规模,58同城、善领科技、数字天域、北京智慧眼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产业园区。娄底也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在2015年8月,即出台了《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专门安排了2000万元发展专项资金,审议通过了《娄底市移动互联网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之后又前往贵州开展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调研,启动了“智慧娄底”项目建设,具备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但总体尚处起步阶段,应当纳入“对接大长沙”重点推进产业,一方面主动学习、深入了解和充分借鉴“长沙经验”;另一方面,全面加强两地人才、技术交流,加快链条互补、市场共享,推动重点领域跨界融合,提速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加强保障措施方面:第一、要实施专项规划。结合长株潭“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对纳入娄底“十三五”规划的汽车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住宅产业化、食品医药、移动互联网等产业应重点推动,确保在规划实施上与“大长沙”产业的互补性、协同性、差异性划上连接号。第二、要提供要素保障。设立“对接大长沙”议事领导机构,对相关项目全面简化审批程序,同时,对拟建、在建、建成项目加强监测调度,强化水、电、油、气、运等要素供给水平,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企业生产运营正常。第三、要实施专题招商。一是在政府和部门门户网站设立工业招商专栏,及时发布招商项目和公布服务流程。二是依托娄底经开区星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产业平台,出台相关意见,大力开展专题招商活动。第四、要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全面落实证照办理一条龙服务和税费优惠政策;二是重构社会诚信体系,引导和强化银企合作意识,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三是完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企业帮扶等产业培育机制;四是加大三强行为打击力度,全面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姜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