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新娄底APP
纵观现在的干群关系,许多领导干部总感叹现在的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为老百姓办了那么多好事实事,群众还是不领情;另外,很多老百姓对领导干部认同度也是大打折扣,干部与群众之间缺乏亲切感、信任感,有些地方干群关系甚至十分紧张,说到底,关键还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工作方法缺乏创新、脱离群众、不“接地气”。
那么,娄底的领导干部如何创新工作方式,让自己为人处事更加“接地气”呢?在此,我谈三点粗浅的看法。
立足基层一线,与民同甘共苦。我们可以学习“红旗渠”精神,修渠工程指挥部给领导干部制定的规则是“工作高标准、生活低标准”,如果县委书记一天能修5米,普通干部的指标就定为4米5,群众的标准比干部再少1米。干部的工作量比群众大,但口粮标准比群众低,群众一天定8两,干部就只能定6两。领导干部不仅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而且要求更高、标准更严,群众干不了的事情,领导干部能解决;群众能干的事情,领导干部做得更好。
学会换位思考,切实解决问题。解决老百姓的问题,需要领导干部换位思考。相比以前,我们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服务意识有所增强,但是老百姓办事仍然存在不少难处、仍然有不少人为的阻碍,要盖的章、要跑的腿仍然不少。信息化时代,要做到像李克强总理所要求的那样,“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因此,在制定决策、研究工作时,一定要学会换位思想,要多站在如何关注民生、如何方便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我想,只要干部真正把群众放在心里,群众就会把干部捧在手上。
树立先进典型,培养良好政风。一方面,要培养和树立“好干部”的先进典型,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学习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高德荣等先进典型事迹,让娄底也涌现出很多像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那样心系群众的好干部。另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保持良好的政治生态,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确立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二十字”标准选人用人,在娄底逐步形成“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不干事的人受惩处”的良好用人风尚。我坚信,只要选树典型、坚持标准,持而不息、久久为功,娄底干部精神面貌一定会为之一新、干群关系一定会持续改善,经济社会也一定会在创新中迎来新的发展。(编辑/姜友富)
责任编辑:姜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