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星桥修起来了,中心桥也将动工了。两座桥一修好,S333花门段干线公路升级改造也要上马了。”连日来,双峰县花门镇S333花门段公路沿线的群众奔走相告,对舒细娥钦佩不已:舒代表了不起啊,一纸建议案撬动了花门镇干线公路的升级改造,办了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S333花门段干线公路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全程15公里,宽5米,途经该镇新红星、中心、大石玉、花门等6个村,惠及群众15000余人,是连接双峰、邵东、衡阳三县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打通双峰南大门的交通要道。随着经济发展,道路车流量增多,加上年久失修,公路设计标准低,路面狭窄,安全隐患日益明显。尤其是新红星村至花门村路段损毁严重,坑洼不平,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影响车辆行人安全。而S333衡阳段、邵东段已实施升级改造,花门镇干线段成为名副其实的“肠梗阻”,难以发挥交通枢纽作用。
2022年10月,花门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县镇人大代表视察和调研公路建设,对S333花门段干线公路进行了专项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和倾听群众呼声,在今年3月的县第十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舒细娥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实施S333花门段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的建议》,引起了县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将此建议列为全县重点建议,交由县人民政府办理,县交通运输局承办这项建议。
县交通运输局高度负责,积极复函给花门镇的县人大代表,组织该局的农村公路养护中心技术员,现场勘查测量,派出专家评估论证,就S333花门段干线公路升级提质改造,征求代表和群众意见,纳入了2023年全县公路建设项目库,明确由县农村公路养护中心负责承建,已于今年7月动工,计划于2024年3月全线竣工通车。
花门镇是个典型的劳务大镇,大部分青壮年赴沿海城市务工,成为创收的主要经济来源,留下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家园。他们既是家庭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也是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顶梁柱,构成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就花门镇6.5万人口而言,至少有2万人在外地务工,导致在家的老人妇女儿童无力耕作田土,加上她们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又无技术特长,少部分家庭仍然生活困难。
“我也是个妇女,也是农村出生,经历过丈夫在外打工创业,在家侍奉公婆、抚育孩子、料理家务、耕作田土的留守生活,有切身的体会。”唠起留守妇女这个话题,舒细娥代表大发感慨:如何面对这个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破解这个难题,使老人有所依,妇女有所得,儿童有所教,2021年10月,我利用回家的机会,做了专门的调查,走访了全村100多户留守家庭,倾听了他们的意见和愿望,最终撰写了《关于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建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交,引起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县人民政府交由县民政局、县妇联、县教育局等相关单位办理。县妇联、县教育局多次组织人员来花门镇专题调研,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和社会影响。
“2021年10月20日,舒代表与我聊天,问我想不想到她店里做事。因为丈夫外出打工,两个小孩读书,公婆都已去世,平时我个人在家,土里田里忙得要死,变不了多少钱。于是我一口答应,跟着她来到了店里,当上了勤杂工,就是搞搞卫生、煮煮饭菜,每月领取3000元的工资,多舒服啊。”家住花门镇中心村42岁的妇女赵敏女士,对舒细娥代表满是感激。
说起舒代表,花门镇人大主席曾秋晖非常认可:舒细娥是2021年10月,乡镇人大换届当选的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也是我镇7个女代表的“7朵金花”之一。她是本镇中心村人,49岁,与企业家赵志民结婚后,赴昆明搞建筑,包工程,直到2018年,公婆年纪大了,身体都不好,夫妻俩回家在双峰县城投资创办了家具品牌店,因信誉好,生意红火。而舒细娥与妯娌轮流在家服侍患病的公婆5年,擦身、洗澡、喂饭、换衣服,没有一句怨言,口碑相当好,尤其热心公益事业,在当地传为美谈。
“村上的组级公路、水利建设、太阳能路灯、村级组织活动中心,都是舒代表及丈夫兄弟俩捐资建设的。十多年来,起码有100多万了,其中舒代表夫妻捐款至少50万元以上。所以,舒细娥当选县人大代表,是顺应群众呼声,名副其实。”中心村75岁的老党员舒忠平,道出了全村人的心里话。(通讯员 王玖华 刘欢林 )
责任编辑:朱亚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