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3个记者节到来之际,我登上领奖台,领取娄底日报社颁发的优秀通讯员荣誉证。双手接过荣誉证书,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我与《娄底日报》结缘于1992年10月,那时,我在一所乡中学任教。听说当地一家乡办水泥厂很兴旺,水泥销往广东等地,供不应求。我于一个星期的周六与同事前往采访。厂长很高兴,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情况。回到学校后,写了一篇消息稿,经单位盖章,邮寄到报社,三天后见报。我们捧着报纸,高兴得跳了起来。
自从发表“处女作”后,一发不可收拾。在工作之余,我总是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宣传身边的先进事迹,传递正能量。由最初的向《娄底日报》投稿,慢慢开始向《湖南日报》等上一级报刊投稿,成了当地的“编外记者”,赢得单位领导的赏识和老百姓的称赞。
1995年进入法院后,我先后在法庭、办公室、研究室等部门工作。从事文秘工作的时间较长,多次参加娄底日报社、湖南日报社等举办的新闻骨干培训班学习,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经常有稿子见诸报刊。在中央、省、市等各级报刊发表文章2000余篇。多次被涟源市委宣传部和娄底日报社评为十佳通讯员和优秀通讯员。
在与《娄底日报》结缘三十载的今天,再次来到娄底日报社参加新闻骨干培训班学习,听取专家授课,时间虽短、收获很大、受益匪浅。本次培训,见识了两位老十佳通讯员。即70多岁的冷水江市民政局退休干部唐铁球和86岁高龄的双峰县杏子铺镇退休干部肖展发。肖老从21岁开始写作投稿,笔耕不辍,至今向报刊投稿已有65年了,坚持不断学习。他跟报社领导说:“只要我不死,我一定年年来参加报社培训。”肖老的话对广大通讯员是一个莫大的鞭策和激励。肖老这种生命不息,写作不停,学习不止的精神可敬可佩,值得大家学习。
跨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谱写新篇章。我们感谢娄底日报社为娄底培养了大量新闻写作人才,愿娄底日报社的明天更美好。(邱志军)
责任编辑:谭洲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