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合 > 娄底农村商业银行 > 一线传真

娄底农商行:拼命三娘"陈小海"

2020-10-18 12:45 娄底新闻网 毛少龙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娄底新闻网讯(通讯员 毛少龙)一直不知道“拼命三娘”这个称呼的“由来”,直到跟她成为同事,方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作为娄底农商银行第一批信贷员,今年是营业部陈小海在信贷岗位上工作的第17年。十余年来,进楼宇、钻市场了解情况,做调查、理材料总结情况成为她的日常。她走遍了娄星区的大街小巷,成功诠释了“什么是娄底人民自己的银行”,把“服务三农和金融产品”送到更多的商户、农户、小微企业主身边。陈小海说,是热情,给了她坚守17年的力量。

农商银行信贷业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商户、农户,不同于企业,商户、农户没有财务报表可循,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对于商户、农户生产经营现状的了解只能靠现场调查分析。“虽然没有专业背景、没有经验资源、缺乏业务知识,但陈小海却用脚下的足迹丈量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控方法。”从那时开始,一头干练的短发,用来走路的运动鞋成为了陈小海的出行必备。不论烈日暴晒、风吹雨淋,不管是乡镇的企业,还是养猪、养鸡的农户,她始终做到了“问必答、贷必访、查必清、表必真”,在不懈的努力下,陈小海熟练掌握了业务营销技能。她服务周到,专业能力强,找她办理贷款业务的用户再遇到融资问题总会第一时间联系她。与此同时,她的风控能力快速提升,贷款质量总能保持优良。

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陈小海的业务一点点打开了局面,客户越来越多,口碑越来越响。如今,陈小海的贷款户已经超过200户,累计发放贷款2亿元。

“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看到客户在农商银行信贷资金帮扶下,产业逐渐做大进而实现良性发展。”谈起对信贷工作的坚守,陈小海说,是因为信贷工作能够帮助农民、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帮他们渡过难关。

客户王先生是一个包工头,因承包工程需要资金周转,用自己在月塘小区的一栋房子作为抵押,在农商银行贷款700万元,可谁知因娄底民间融资爆发导致开发商陷入资金危机,王先生投入的工程款不能及时兑付,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王先生因资金不能回笼已拖欠农商银行三个月利息,眼瞅着自己的贷款即将进入不良,王先生急得头发都白了,陈小海想了一个办法,找到开发商邹某,考虑到事情的特殊性,王先生偿还能力明显不足,贷款已形成风险,为了盘活贷款,陈小海及时汇报总行,并与借款人、开发商邹某达成协议,由借款人通过融资平台归还后变更借款主体。

经总行贷审会同意后,在陈小海加班加点的努力下,王先生的借款主体变更成了开发商邹某,通过率先启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制定还款计划,目前该笔贷款已全部归还,且通过开发商公司沉淀下来的银行现金流水多达200万元,不仅成功地处置了该笔贷款,还为农商银行拉来了存款及工资代收代发业务。

业务精通,对待工作有责任有担当,这是大家对陈小海一致的评价,正是因为这种坚守,陈小海不仅跟客户成为了朋友,也为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客户经理,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陈小海不仅在营销贷款、管理贷款厉害,更让大家佩服的是对不良贷款的催收也有自己的一套法宝。

营业部催收表外不良贷款禹某,2005年发放的老贷款,面对时间跨度较大,又没有详细住址的赖账户,怎么清收,大家犯了难。最后陈小海站出来,用排除法给大家上演了老信贷员的智慧,用贷后管理查询禹某的征信,征信报告上详细记录了禹某的住址信息,得知禹某住在城西居民点的公寓房,银行工作人员立马赶到了禹某登记的住宅地址。禹某正在家里准备煮饭,看到这么多的人,表现极不配合,不仅不愿意归还贷款,还说大家擅闯私宅,歇斯底里地要报警,谈判近四个小时,没有成果,场面一度陷入了僵局。时间一晃到了晚上,禹某突然离开了房子。然后,禹某的男朋友拿了一把刀冲进来,对着工作人员大喊大叫,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时,又是陈小海站出来,她义正言辞地说,借债还钱,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还钱,我们是不会走的。没过多久,总行保卫部火速赶了过来,大家又做起禹某男朋友的工作,禹某看到情况不对也回来了,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禹某答应一个星期以内连本带息归还贷款,最后禹某归还了贷款。大家都问陈小海,当时刀都指到你脸上来了,你不怕吗?陈小海回答,怕,当然怕,但是一想到贷款不能收回,我的胆气就又上来了!

陈小海常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正是源于工作的热爱和坚守,才让陈小海的业务越做越好,越做越稳!

责任编辑:邓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