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合 > 娄底市财政局

新化县财政局积极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7-02-20 15:00 娄底新闻网 康华庄 陈晓斌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娄底新闻网新化讯(通讯员 康华庄 陈晓斌)2月16日下午,新化县财政局组织召开全局干部职工会议,传达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履职尽责,奋发进取,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该局结合全县财政工作实际,以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为工作重点,采取五项举措,确保会议精神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服务经济,做强产业,凝心聚力促发展。充分发挥财税优惠政策和财政资金作用,加大财源建设投入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财政增收。一是促进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加大财税扶持政策落地力度,用好用足各项政策组合,优化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加大争资争项力度。紧紧抓住中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时机,充分利用县情特点与扶贫攻坚有关政策,加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三是聚力园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四是借力金融,破解发展瓶颈。通过财政资金和政策引导,更多地争取金融资金注入,引导金融资金支持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

咬定目标,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抓增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收入征收管理模式,加大重点税源和纳税大户监测,坚决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收,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违法行为,努力实现应收尽收;加强财税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针对征管漏洞和薄弱环节,依法加强收入征管,深入挖掘增收潜力,确保完成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3%以上的目标任务。抓好增收的同时,要从严从紧安排预算经费,保障各项重点支出,做到有保有压,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突出重点,优化支出,千方百计惠民生。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机构运转、人员支出、法定支出和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立足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下功夫。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全面落实各项财政支农惠农补贴政策,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推动和支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大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事业投入;全力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开拓创新,精细管理,攻坚克难推改革。一是继续深化财税改革,提升管理绩效。牢牢抓住改革的“时间窗口”,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财税改革向更深、更细、更实的阶段迈进。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全面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现县乡两级全覆盖。强力推行公务卡结算,加强和规范公务支出管理。有序推进PPP模式,继续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深度推进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公开,着力打造“阳光财政”。二是严格财政监管,提高资金效益。牢固树立财政“大监督”理念,建立“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关联”为目标的财政监督机制。加强财政监督力量,创新财政监督方式,着力加强对财政收入质量、财政政策落实、财经纪律执行、专项资金使用、内控制度建设的监督。推动财政投资评审朝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依法依规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操作程序,不断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和采购绩效。三是加强债务管控,防范财政风险。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管控体系,确保政府性债务规模只减不增。规范融资行为,控制债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坚决制止违规担保举借债务。加强政府融资平台监管,加快融资平台转型。做好存量债务置换工作。高度关注非法集资问题,科学设置财政“防火墙”,防止风险向财政系统转嫁蔓延。四是突出依法理财,构建法治财政。把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作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探索推进依法理财的新思路、新方法,实现财政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强化教育,广泛宣传,不断加大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严格监督检查,加大财政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全县财经秩序;加强政务公开,确保信息透明,加快阳光财政建设步伐。

加强学习,正风肃纪,优化队伍提效能。坚持忠诚干净担当,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履职尽责本领,在全县财政系统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政令畅通、政策落地。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把政治可靠、德才兼备、踏实干事、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确保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坚决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以常态化的问责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进一步规范财政权力运行,从制度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斩断利益输送的渠道、打掉权力寻租的空间。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熟、作风优良的财政干部队伍,切实树立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财政部门形象。(编辑/刘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