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新娄底APP
为了认真落实中央足球改革的精神,促进我市足球发展,根据市政协2016年工作安排及主席会议决定,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在分管副主席吴合群的率领下,组织市教育局、市文体广新局、市足协等单位,从今年4月份开始,历时三个月,深入各县市,对我市足球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并赴本省益阳市、长沙县和广西北海市等地考察学习,8月4日市政协主席姚兵组织召开了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甘跃华、市政协副主席吴合群、市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部分政协委员参加的对口协商会。现将调研及对口协商情况综合如下:
一、足球发展赶上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我国足球迷已超亿人。然而,目前我国足球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世界足球的发展差距很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足球的发展,将振兴足球作为体育强国的重要举措。2015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印发了《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提出了到2050年实现足球一流强国的目标;中央及国家相关部委、省委省政府等也相继出台了发展足球的政策;市委在2016年6月下发的《关于实施加速转型奋力赶超七个三年(2016-2018)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探索建设娄底足球城项目”。我市乃至全国足球的发展,赶上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娄底足球发展的现状
在全国“足球热”的大形势下,我市足球特别是校园足球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及与先进地区的情况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主要工作
1、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全市已拥有足球场14片,其中标准足球场10片,五人制或七人制足球场4片。标准足球场有7片在娄底市中心城区,其余3片分别在双峰、涟源、冷水江。五人制和七人制足球场全在娄底中心城区。除以上场地外,娄底星星实验小学和娄底八中还有2片在建场地。市体育中心的标准足球场曾承办了全国足球业余联赛西南赛区联赛。
2、队伍建设已具雏形。全市已拥有足球特色学校19所(今年又申报了15所),开展足球运动的学校超70所,足球专业教师13人,经常性参加课内外足球运动的学生有4560人,小学生业余足球队32支,初中业余足球队26支,高中生业余足球队8支。在发展校园足球的同时,社会足球发展也出现了良好的态势,现全市已有成人业余足球队16支,参与成员达800余人。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全市小学生足球联赛、全市初中学生足球联赛、全市高中学生足球联赛、全市市直机关足球联赛、全市业余足球联赛,组队参加了湘甲联赛和“我爱足球”全国争霸赛湖南省总决赛,并获第二名佳绩。对足球教练员和裁判员也加大了培训力度,全市举办了多次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班,并派了4名裁判员参加全省执法培训班学习。
3、足球课程渐入课堂。全市自2014年开始,以“循序渐进、普及技能、培养兴趣、健康快乐”为要求,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科学设计,建立了校园足球教学和训练提纲,有计划地把足球知识、足球基本技能的教学纳入了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内容。至2015年年底,全市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年级每周至少设了1节足球课,并保证了以足球为主要内容的必要的课外体育活动。
4、管理机制逐步完善。2014年底,按照“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了由市文体广新局为主管,教育等市直部门协同,其他相关部门、单位以及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足球管理机制,并于2015年成立了娄底市足协。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思想认识不够。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对开展足球运动反应不积极,尤其是对开展校园足球是否影响学习,一直是不少校长、家长的疑虑。同时足球是一项对抗性强、运动量大的运动,在培训和参赛中面临着受伤的风险,学校和家长对此很担忧,这一切均给足球的发展带来了阻力。
2、活动场地不足。虽然我市足球场地已初具规模,但与足球强市的需求还相差甚远。已有的足球场地大部分集中在娄底中心城区,新化县人口145万,但没有一块标准足球场。在调研中发现,除市体育中心的3片足球场外,其余的足球场均分布在学校,主要为学生服务。因维护成本过高,又考虑到校园安全,这些场地一般不对社会开放,而校外的场地却不能满足社会足球活动的需求,这制约了社会足球的发展。
3、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全市足球专业教师仅13人,高水平的足球教师是空白。新化县、冷水江市没有一名专业足球教师,其它县市的足球教师基本是通过国培、省培后执教足球的。无论是数量和质量,我市的足球师资力量很薄弱。
4、经费投入欠缺。各级政府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很大,但对足球场所规划建设进展缓慢,大部分县市对足球运动没有专项经费。在校园足球运动中,所有费用全靠学校自筹,学校难以负担。
三、益阳、北海、长沙两市一县的经验
(一)益阳市注重校园足球的普及。益阳全市有普通中小学888所,在校中小学生412783名,已开展足球运动的学校达117所,经常性参加课内外足球运动的学生超70%。全市有各类足球场191片,场地、器材基本满足要求的学校有84所,专兼职足球专业教师163人,具有足球教练员证的教师36人,具有国家二级裁判证书的教师76人。学校足球俱乐部聘请专业足球教练30人,2015年全市开展校园足球比赛超100场。该市被省体育局、省教育厅授予为“首批湖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城市”。他们的基本经验是:一是领导重视,始终把校园足球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二是经费保障有力,每年市财政投入150万元左右资金用于足球发展;三是师资配备齐全,运动场地充分;四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赛事活动,力求从实战中提高竞技水平。
(二)北海市足球注重从娃娃抓起。北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早命名的“足球城”,也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布点城市、青少年足球冬训基地,其为广西足球队和国家队输送了王峰、黄启能、庞芝键、李永智等近300名优秀足球运动员,被誉称为“以足球为习惯”的城市。目前,北海有62所校园足球布点学校,参加校园足球联赛注册的人数有300多人。2014年7月,男女足球队参加全省青少年锦标赛,均获得乙组冠军。2015年,北海市海城区第十五小学代表北海夺得“谁是球王”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广西赛区总冠军,并代表广西参加华南区全国“谁是球王”争霸赛,获得季军,并夺得广西男子锦标赛甲乙组冠军。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注重对学龄前儿童足球兴趣的培养;二是推进足球进课堂,提高校园足球水平;三是重点扶持足球特色学校,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四是加大场地建设,保障活动需求;五是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六是开展合作交流。
(三)长沙县以“后发赶超”的精神建设足球场地。在足球场地建设方面,长沙县的起步较晚,但其“后发赶超”的成绩不可小觑。该县以“拆围透绿”、“公园项目建设”、“村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为契机,按“功能完备、就便实用、适度超前”的选址与建设原则,整合资源,以财政投入为主,镇(街道)、村分级负担,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方法建设体育设施。不到两年时间,将滨湖路6万余平方米的围墙拆除,建立了松雅湖湿地公园足球场;同时,将磁悬浮铁路两旁的闲置土地充分利用,在沿线创造性建设了4个总计占地约5万平方米的足球运动场地,它既是磁悬浮线旅客的“景观带”,也是市民休闲锻炼的“运动带”。
四、发展娄底足球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市足球运动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益阳、北海两市和长沙县的成功经验,特提如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管理机制
一是召开全市足球工作会议,将中央足球改革的精神落实下去,将责任分解到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二是市县(市、区)两级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教育、文体广新、财政、发改、人社、编制、规划、国土等部门为成员的发展足球运动领导小组,在文体广新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调足球工作,以利推进全市足球运动的发展。三是编制短期或长期的我市足球发展规划,明确足球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定场地、设备配置标准和教练员的配置数量,确定全市足球行动纲领。四是成立市县(市、区)两级足协,将其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其负责所在区域的足球运动日常管理工作。五是在教育部门成立校园足球办,专门负责校园足球的具体工作。
(二)增加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一是加强对足球场地建设力度。市政府已规划在2016年至2017年投资1.2个亿在娄底中心城区建成40片左右的标准或五人制足球场,建议政府加强对该项目的督办,使其能如期完工。各县市政府应加大对本辖区内足球场建设的投入,力争各县市在近两年建成1-2片标准足球场或3-4片七人制足球场,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可充分借鉴长沙县的经验。二是加大对校园足球的扶持力度。各县(市、区)要从教育经费、体彩公益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扶持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在特色学校建设中,重点突出运动场地建设,特别是统筹合格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着力建设校园足球场地。三是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足球场地的建设。例如,鼓励新建小区建立足球场。对在小区内建立足球场的开发商,在相关费用方面予以优惠;将已建成的足球场地进行市场化管理运作,等等。四是财政安排适当的专项经费,建立足球发展基金,用于区域内足球联赛活动的开展及足球场地、设施设备的更新维护。
(三)开辟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和培养足球人才
一是加强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建设。针对我市足球教练奇缺的现状,可开辟绿色通道,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根据需要引进高水平的足球教练;建立健全足球教师培训体系,鼓励非足球专业的体育教师参加足球专业的培训;选拔一部分优秀的体育教师到体育院校参加足球教练员、裁判员的学习;与高水平的足球学校合作,弥补足球教练的不足。二是加强足球运动员队伍建设,特别是校园足球运动员的队伍建设。成立市级足球俱乐部和中小学足球精英队,力争足球特色学校每个班级至少有男女各一支五人制以上足球队,有2支校级男女足球队。三是强化体教结合。将足球项目列入中考体育考试科目之一;对有足球特色的高中,在招收足球特长生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力争普通学校参加校级以上足球比赛的学生达到学生总数的30%。四是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各类足球赛事,鼓励市内各足球队走出去,参加全国、省、市等举办的比赛,邀请高水平的足球队来娄切磋,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提升我市足球的竞技水平。
(四)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足球文化氛围
群众对足球运动的认识程度,是影响足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级宣传和新闻媒体,要乘全国足球热的东风,加大对足球的宣传力度,展示足球运动的育人功能和魅力;教育、体育部门可联合举办中小学生足球夏令营;宣传、体育部门可联合在全社会开展足球知识竞赛和足球征文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努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使人们认识到,足球不仅仅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它还是一项产业,能够带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发展。
(五)积极探索实践,努力打造系统性的以足球为主的体育产业
足球产业已成为世界第17大经济体,其年生产总值超过5000亿美元,尤其是世界杯,更是足球经济中最耀眼的“皇冠明珠”,在福布斯发布的最具价值体育品牌中,其价值已达1.6万亿美元,显出了无与伦比的产业带动性。建议我市在培育新的产业支柱时,将体育产业特别是足球产业作为培育重点,重视足球产业的发展,将足球产业作为一个系统项目来打造,力争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1.5%左右。一是加快体育产业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全市健身中心,努力完成足球城项目。二是培育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和体育服务企业,用3-5年时间培育1-2家本土体育健身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企业,2-3家跨区域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连锁企业,1-2家省内知名的体育服务企业。三是组织开展有较大影响力的足球赛事,力争每年向国家申请2-3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品牌形象的国际国内重要足球赛事在娄底举办。四是探索设置新型足球学校,积极开展体育职业培训,充分利用现有市体育中心的场地,兴办体育教练员培训基地,重点培养市场急需的各类教练。五是制订全民健身行动计划,出台相关措施,促进体育消费,努力将娄底打造为体育之城、足球之城。(编辑/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