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合 > 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 > 法院文化 > 法苑随笔

大山的子孙

2016-04-05 16:38 娄底新闻网 扶笃庆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前两天,因为一个农田损毁请求赔偿的案子,我去了一个叫九里水的地方勘查现场,沿途景色颇令我印象深刻。

当天上午开完庭,匆匆吃完午餐后,中午一点左右从院里出发,直奔锡矿山而去。刚开始一路的风景并没有什么别样的,不值道。随着汽车一直往前开,进入矿山乡,道路两旁便渐渐开始泛出枯黄,天空也渐渐阴郁的泛起灰,感觉正徐徐往下罩来。忽的一个急上坡,一个急转弯,视野突然苍茫了,呈现在眼前的,便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样的大背景。

四野的山,枯黄的趴在冬日的严寒里,起起伏伏延向远方,消失在天的尽头;昏暗的天空下,高高低低的烟囱像是刺破了天似的,林立在起伏的山峦里,却显得格外的孤单,只从头顶里冒出或惨白或乌黑的烟,并没有什么生气;苍苍茫茫在风中翻滚的,那是漫山遍野的苇草,像波浪又像毛毯似的,一层一层的,一浪一浪的,屏蔽了视野;拳头大小的赤铜色的矿石,或静躺在苇草的脚下,或流淌在公路的两旁,铺在每个看得见看不见的角落,泛着丝丝寒光;灰蓝色的铁皮屋,或集聚一起汇在山谷里,或单立三两在山腰上,墙上喷着白的红的标语,隐约听得见似沙哑地喊着口号……曲曲折折地行驶向前,我感觉我穿行在上个世纪破败的厂矿间,只是感受不到昔日熙熙攘攘的繁华了。

到达文化宫后右拐驶入040号县道,穿过北矿矿区向前开。忽的一个急转弯,一个急上坡,映入眼帘的,都是高山深谷,穹枝白雾,略有几户人家,整个眼眶里,冬天里没有多余的色彩,像极了水墨的画。一路过去,左一个弯右一个拐,跌跌撞撞向前,透过车窗斜着眼向外瞟,脚下这山突然陡峭的,谷突然深的,真担心司机不小心没转过弯来便连车带人掉入那云雾里去了。听司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十八弯,这让我想起李琼演唱的《山路十八弯》这首老歌,“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串到串……”,对于歌中十八弯的山与九连环的水,不知道到底是在什么地方,但用此来形容眼前的景,却也十分妥当,真是应景的很。

车拐过一个岔路口后,便不能继续往前走了,只能开始步行,一下车,我瞬间感受到了冬天的严寒,冻得双脚发颤。顺着土路往山谷里去,看这脚下的路,明明已经晴了三四天里,却仍然坑坑洼洼的没地落脚,一个不经意,或是踏入了泥泞里,或是卡入了深深的马蹄印中。一脚高一脚低的走了大约四里来路,终于见到了零零散散的几户人家,散落在小溪的一侧,而溪流仍然静静地流淌着往山谷的更深处去。这几户人家的屋前带状分布着一条条伸得很长的水田,这田看似是水田的样子,但多已崩塌了田埂,龟裂的泥土里,或种着几株蔬菜,或长着几棵小树,远处溪的对岸有三两只山羊在那里啃着桂花树的皮,而一个红衣绿裤的妇女裹着一个婴儿在那里注视着我们勘查崩塌的田埂,一动不动。

勘查完现场后,时候已经不早了,于是便往回走。所幸的是在老乡的指引下寻到了一条青石铺成的石板路,虽然略陡了些,但相比来时的路却是要好走得多。顺着石板路向上,继续向上,倒又经过了一个院子,四处都是青石板砌的墙铺的坪,鸡鸣狗吠,挺恬淡的样子,走到这里虽然已经汗流浃背,但顿时却觉得神清气爽。站在山谷的风里,顺着溪流的去向望了望那山谷,朦朦胧胧的,却也什么也看不到。

终于在还有些光亮的时候赶到了停车的地方,坐车原路往回来,坐在车里回想白天的景,又想起了《山路十八弯》,我记得开头是这样唱的,“哟……大山的子孙哟……”,所以我想,无论是哪个地方的十八弯,这里的人儿都是大山的子孙的吧。

汽车行驶在黑夜里,看不清那泥泞的路,看不清那九曲的十八弯,看不清那漫山的矿渣与苇草,看不清那林立的烟囱,看不清那阴郁的天空,只见得沿途渐渐多起了灯光,排排向后方闪去,直奔流光溢彩的城里来。(编辑/邓仕姣)

责任编辑:姜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