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新娄底APP
修建中的五保之家 除险加固后的山塘
带着种种疑问,工作队开始走村入户,一家一家的上门唠家常,在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渐渐地,工作队找到了答案:应该把关注的目光放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尽最大可能地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
一份成熟的工作规划也随之诞生。
围绕这份工作规划,娄底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建平两上谢家湃现场办公,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谢家湃的发展出谋划策,积聚力量。
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按照现场办公会确定的规划和要求,一家单位一家单位的上门协调,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稳步推进,谢家湃的面貌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2013年10月,通组公路水泥硬化项目启动,将近6公里的通组公路几乎修到了每家每户;
2014年3月,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启动,6月,清澈洁净的山泉水就流进了家家户户;
2014年10月,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村民们清楚地记得,为了寻找合适的水源,工作队和村干部踏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山头。为了使更多村民受益,工作队协调解决经费28万元,铺设管材12300米,修建高位蓄水池3个,解决了8个村民小组近600人的饮水问题。
自来水接进村民家中后,讲究一点的村民还装上了净水器和饮水机。村民长林打开水龙头,望着哗哗流淌的泉水,高兴地说:“如今我们山里人也像你们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了,我们今后的日子就像这山泉水,一个字,甜。”
山乡飞出幸福歌
“吴书记,我们谢家湃要改名字了。”望着一脸不解、再次来到谢家湃走“亲戚”的吴建平,村支书眉开眼笑:“路修好后,老百姓走到哪里都感觉到很方便、很平坦,都说今后谢家湃要改名叫谢家坪了。”
村支书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扳着手指头一一细说:“两来年,工作队为我们协调项目经费400多万元,推动了村部改造、山塘除险加固、农村电网改造和人饮工程建设,整修水渠7000多米,硬化道路6000多米,建好了五保之家,帮助16户村民进行了危房改造。”
“通过这一轮的建设扶贫,我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可以说,几十年内,我们都还将从中受益。举个例子,路修好后,我们建房的运输成本每户要少近3万元,这两年来,我们村新修了37栋房子,都是漂亮的小洋楼。”村主任也兴奋地补充。
“我看到了,如果说以前的谢家湃是一幅风景画,那这些漂亮的楼房又为这幅画增添了新的风景。”吴建平点点头,“变化确实很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应该建成这样。”
村民们也感叹这几乎一天一个样的变化,回娘家的媳妇儿说回家的路越来越好走了,外出务工的小伙子也说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山乡的改变鼓舞人心,但更大的变化还是在人的心里,村民们深信,只有辛勤劳动,才是脱贫致富的唯一途径。
这两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协调下,近半的村民在外务工,村民家庭收入有了明显增加。在家的也不闲着,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绿色经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养猪放羊,种植优质水稻等,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下我们村里的小伙找对象不难了,这两年,我主持了22场婚礼。”
水泥硬化后的通组公路 村民新修的小洋楼
“有了建设扶贫的工作成果,钱袋子鼓起来的谢家湃人日子将会越过越舒心,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必将在勤劳致富的路上走得更踏实、更长远。”村支书笑呵呵地说。
对面山梁上有人唱起了久违的山歌,声音高亢洪亮,这欢快的歌声,既像是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礼赞,又像是对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的热切向往……(编辑/刘芬风)
责任编辑:吴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