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志:严格保护水资源 促进发展可持续
童大志委员代表民盟娄底市委的发言
——严格保护水资源 促进发展可持续
(童大志委员发言)
我市位于相对独立和封闭的涟水中上游,临近大型水库——水府庙,水资源单一且自成体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娄底中心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增加,水资源供给尤其是水质保障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市历来都很重视水资源保护,但要真正科学利用好我市的水资源,确保饮用水安全,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当前,我市水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水资源总量不足,季节性、区域性缺水严重。据统计,2014年水府庙库区流域人均水资源1064立方米,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远低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确定的人平175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我市处于娄邵干旱走廊且流域内降水大部分集中在4-6月,其它时段降水较少。涟水主河段北岸大部分区域为石灰岩岩溶地貌,涵水性能差、地表水渗漏严重,加上矿区众多、地下采矿甬道密布,造成区域内季节性、区域性缺水严重。资料显示,娄底中心城区的总需水量早在2008年就已达44.7万立方米/天(含涟钢),而现有产水量仅11.93万立方米/天,另有约32.77万立方米/天的水量须通过分散式供水供给,供水安全无法保障。
二是水体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令人担忧。2015年省人大开展湘江流域水污染执法检查时,公布娄底市境内8个重点污染源,都在涟水和孙水两岸。首先是工农业污染严重。长期采矿、大规模养殖、大面积使用农药化肥等,造成水体严重污染,有些水体污染更是长期持续,难以逆转和修复。如娄星区境内的涟水河两岸92家小规模养殖场,离河岸均不足500米,没有采取任何环保措施,畜禽粪便随意排放,成为涟水和当地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对集中饮用水源构成严重威胁。其次是生活污水管理堪忧。娄底中心城区目前尚未实行排水许可证制度,老城区雨污管网仍未分流;部分单位、个人油烟、油污直排城市排水管,造成空气污染和爆燃隐患并存。污水管网配置不到位,如涟钢生活区污水直排涟水主干道。导致娄底中心城区部分水质下降到Ⅳ类,主要水体水质长期是Ⅲ类,形成水质性缺水。
三是水系自净功能脆弱,饮用水安全风险较大。涟水、孙水径流量偏小,娄底一水厂取水口及其一级水源保护区已基本被城市包围,二水厂取水口则位于城市下游,二者相距仅十几公里。水府庙水库大坝以上水量有限,水系自净能力差。作为水源单一的娄底市,一旦发生事故性排污,特别是源头性水污染,饮用水安全即面临严重威胁,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1999年11月安化青山硫铁矿大量硫氰化钠污染涟水上游、1996年8月及2013年10月冷水江矿山乡洞下村村民饮用水砷中毒事件等,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为此,我们建议:
一、将水资源保护利用作为关键性指标列入娄底市“十三五”规划
适度控制中心城区发展规模。目前娄底主城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按发展趋势将达到60平方公里。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发展规模时,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制约因素,以水定规模,以水谋发展,以水定格局。重点规划好城市发展规模和功能分区分片,充分利用现有地形,保持城市原有特色景观地貌,不搞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确保水系行洪通畅,确保生态安全。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