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共和国的缔造者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全国普选的基础上,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标志。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45周年,也是娄底市人大常委会设立25周年。1999年8月8日至12日,娄底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娄底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标志着我市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正式建立。
△1999年8月8日至12日,娄底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999年9月6日,娄底市人大挂牌仪式举行。
硕果累累映辉煌 书写地方治理新篇章
25年来,娄底市历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传承接力、砥砺奋进,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及时把市委重大决策部署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在推动娄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7年9月8日,娄底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娄底人大第一部地方立法《娄底市孙水河保护条例》。
坚持良法善治,凸显引领保障作用。自2016年获批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从无到有、有序推进。常委会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立足娄底实际,突出地方特色,下足绣花功夫,围绕地方发展需要和群众关注问题,先后审议通过11部地方性法规。立法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制定出台《娄底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建立健全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立法听证、论证、评估和法规清理等制度。拓宽公众参与立法渠道,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和立法专家咨询库建设,坚持立法必邀请代表参与、必征求群众意见、必征求专家意见,努力使每一部法规满载民意、深接地气。扎实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督促纠正5件,有效维护法制统一。
坚持精准发力,增强监督工作实效。25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盯事关发展大局的大事要事和关系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有力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的贯彻落实。认真履行计划、预算、决算、审计等审查监督职能,每年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财政预算执行和预算调整等情况的报告,提出有关审议意见。充分发挥执法检查“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先后对农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安全生产法、义务教育法、水污染防治法、宗教事务条例、工会法等200余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正确有效实施,推动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加强对“一府两院”工作及其领导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2000年开始,坚持对政府工作部门进行工作评议,对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工作人员进行述职评议。积极探索和实践专题询问监督方式,先后围绕食品安全、城区农贸市场管理、水污染防治、优化营商环境、大气污染防治等开展专题询问,增强了人大监督工作实效,回应了人民群众重大关切。
△2024年5月22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乌兰来娄调研,对娄底人大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坚持主体地位,激发代表履职活力。25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人大代表作为人大工作的基础和依托,通过搭平台、优服务、建机制、抓规范,不断拓宽履职途径,更加有效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始终注重代表工作制度化建设,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市人大代表工作的意见》《市人大代表联系原选举单位和履职登记报告办法》等12项履职规定,从制度层面为代表履职提供保障。坚持把建好管好用好代表联络站作为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平台。目前,全市93个代表联络站(点)基本实现“基础建设规范、组织管理高效、活动开展扎实、作用发挥明显”的目标要求。注重抓好代表培训,分期分批举办代表培训班,实现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全覆盖。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代表参加专题视察、执法检查和工作调研等活动,为代表履职搭建良好平台。引导和支持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意见,加大建议办理的跟踪、督办、回访力度,切实增强建议办理实效。
坚持强基固本,推进能力素质建设。25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四个机关”的总要求,从思想政治抓起、从素质能力强起、从纪律作风严起,不断推动常委会及机关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常委会党组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力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牢意识形态主动权,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树牢“一盘棋”思想,市、县人大一体推进重点监督事项,增强整体工作成效。同时,鼓励基层大胆创新,不断扩大群众有序参与政治的力度,不断探索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机制,不断创新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不断丰富代表的履职形式。
宝贵经验铸基石 引领人大工作新实践
过去的25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加强,在规范中提高,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通过25年的实践和探索,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民主法制建设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新时期人大工作规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024年10月12日,娄底市委人大工作会议暨庆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大会召开。
高举旗帜,把准方向,是人大工作的根本原则。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娄底实践,围绕市委中心任务和全市发展大局开展工作,坚持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汇报,争取市委的重视和支持,使人大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能更好体现市委的要求,使市委的意图及时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全市人民的意志。25年来,市人大工作的每一项重要决策、每一项改革创新,都得到了市委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领导坚持得越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载体作用就越能得到全面发挥,根本政治制度的优势就越能得到充分彰显。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大工作的首要任务。人大工作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各个方面。增强人大工作实效和活力,关键一条就是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25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娄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突出履职重点,注重履职实效,认真负责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使人大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同向发力、同题共答。实践证明,只有紧扣全市发展大局履职尽责,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人大工作才能彰显担当作为。
牢记宗旨,以民为本,是人大工作的核心使命。人大工作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人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25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解决了教育、医疗、就业、环保、食品安全等一大批事关民生民计的问题,积极化解了各种矛盾与不和谐因素,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安宁。实践证明,只有扎根人民,才能汲取不竭养分;只有服务人民,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依靠代表,主动服务,是人大工作的坚实基础。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市人大工作最大的优势就是有着一大批政治素质好、议事能力强、责任意识高的人大代表。25年来,市委始终鼓励和支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一府一委两院”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监督;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吸纳人大代表的真知灼见,有效调动了人大代表履职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践证明,只有紧紧依靠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才能使人大工作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展望未来启新程 擘画人大工作新蓝图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成立25周年,既是娄底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娄底人大工作发展的一个新起点。25年来人大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增强了人大工作者做好人大工作的信心,展示了人大工作的美好前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贯彻中央、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市委坚强领导下,知责思为、勇于担当,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全面担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守正创新推动全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人大之力、人大之为、人大之智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娄底建设。
以更高站位在强化政治自觉上赋能蓄力。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人大常委会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质量和成色。严格落实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以更实举措在服务发展大局上精准发力。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到党的工作大局去定位和把握,不断增强服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大事”“民之所盼”的主动性前瞻性。梳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立法需求和供给空白,统筹立法资源,突出务实管用,发挥主导作用,推行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全程深度参与立法制度,着力打造“小快灵”“小切口”立法精品,不断增强护航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法治供给。始终把握“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这一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的“总钥匙”和“总要求”,深入开展“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突出聚焦宪法法律实施及预算决算、国有资产、政府债务、“材料谷”建设、创新驱动、要素保障、营商环境、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做实做优监督的“后半篇文章”。善于观大局议大事,及时审议和讨论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事项,依法作出决议决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制度保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选举任免相统一,加强对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履职监督,探索开展对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职情况开展评议和满意度测评。
△2024年10月31日,全省基层人大工作推进会议在湘乡市召开。娄底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戴德清在会上作“四全四微”工作法实践交流发言。
以更优服务在代表依法履职上激发活力。坚持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进一步丰富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提升代表工作水平。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建设,打造一批在机制制度上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工作实践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履职成效上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示范样本”。不断拓展站点功能,探索将立法、监督、决定、代表等工作深度融合并下沉到基层单元,提升站点“建管用”水平。擦亮人代会代表审议意见即时办理反馈和人大代表向“12345”热线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品牌,推动代表建议精准交办、高效承办、重点督办、实效测评,不断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效。
以更严要求在加强自身建设上持续用力。全面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人大干部队伍。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把纪律教育融入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常委会学习制度化常态化,丰富拓展各类履职培训,用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指导实践,改进机关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认真总结提炼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讲好人大故事、写好人大文章、传好人大声音。牢固树立争先创优意识,抬高坐标、加压奋进,突出特色、做实亮点,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娄底辨识度的人大工作品牌,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智慧、彰显人大担当。(通讯员 卢鸿福 陈桂元 黄诚 周姣)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责任编辑:谭洲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