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谋发展,深化改革著华章。近年来,娄底国资人以时不我待之姿、担当实干之态,凝心聚力、深化改革、深挖效益,打造了娄底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娄底样板”。
“今年前三季度,监管企业资产总额504.94亿元,净资产149.5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9.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62%、10.7%、39.5%。据全省通报的净资产收益率排名,今年上半年娄底以1.38%的净资产收益率跃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1-9月净资产收益率1.4%,排名全省第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资产规模加速迈上400亿元、500亿元的台阶,3年营收增长率高达60.71%。”10月23日,在谈到市直国资国企改革时,市国资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今年,娄底市2家二级国有小贷公司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累计发放小额贷款8.32亿元;监管企业为346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551.4余万元,以实际行动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彰显了国企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健全新机制,高质发展添动能
从出台改革方案、到成立专班、再到印发30余个配套文件……市国资委在国企改革中高标准严要求,强弱项补短板,群策群力向纵深推进。目前,35项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净资产收益率力争在‘十四五’收官之年达到6%!”在国企改革中,市国资委重点关注资本收益,锚定国有资本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双倍增”目标,全面实施“双倍增”计划。为压实工作责任,市国资委还将“双倍增”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监管企业,并将之作为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的主要经济指标,层层传导压力,倒逼效益。
在国企改革中,市国资委还着力推行党委书记与董事长“一肩挑”,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坚持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一级企业和重要子企业制定“前置事项清单”达到100%;实现党管干部与市场化选人用人有机融合,全面完成董事会应建尽建,监管企业外部董事占多数的比例达到100%;制定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重要子企业落实董事会职权有关实施方案比例达100%。“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进一步形成,企业管理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市国资委紧紧围绕“三能”机制,在三项制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上实现破冰破局。
围绕“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强化考核和退出,形成有奖有罚、有进有退的机制,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100%。
围绕“员工能进能出”,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制度,实现了市场化招聘率100%、竞争上岗率51%、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率4.87%。
围绕“收入能增能减”,优化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机制。2021年监管企业平均工资同比下降6.8%。同时实行全员绩效考核,重点开展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向关键核心岗位、一线员工倾斜,使国有企业的动力得到有效激发。
激发新活力,转型发展增效益
国企改革,重在活力。
市场化转型,是娄底国企尤其是平台公司破茧成蝶、振翅高飞的必经之路。娄底国资国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市场主导,不遗余力推转型、促发展,让市场说了算,向市场要效益。
紧盯“瘦身健体”,优化结构调整,减轻企业负担。压层级、减法人是市国资委一直重点推进的举措,关停并转市属平台公司的一、二级子公司,撤并三级及以下子公司,清理力度将超过50%。
在专业化整合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市国资委已2次推进平台公司横向整合重组,打造“一业一企、一企一业”新格局,切实扭转当前主业不精、业务“小散弱”、竞争力不强、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交叉竞争的局面。
借全省统一清理的契机,市国资委成立4个专班,按照“应清尽清”原则,全面清理监管企业闲置国有资产,形成可盘活闲置资产2.03亿元。清理“两非”“两资”企业13户,处置“僵尸企业”3户,专项治理重点亏损子企业5户,盘活了闲置资产,提升了运营效率,为企业“轻装前行”打下坚实基础。
聚焦实体主业,谋划产业布局。娄底市创业发展集团是2019年底重组整合的产物,是创投、交建投、文旅投、国投等平台公司的“四合一”。3年来,创发集团集平台合力、借改革东风、靠混改增效、延产业链条,市场化转型之路初见雏形、初显成效。从重组到2021年底,仅2年时间,创发集团资产总额从79.76亿元增长到100.78亿元,营业收入从3085万元增长到24.77亿元,利润总额从亏损747万元转为盈利9082万元。
围绕娄底“材料谷”建设,创发集团紧盯钢铁、建材、路网等传统产业,与涟钢紧密合作运营废钢加工处理项目,成立了联鑫公司建设废钢基地,成为湖南省唯一入选“废钢铁加工配送示范基地”的废钢企业。建立了分区“批量采购、集中加工、统一配送”的废钢供需体系,年加工能力达60万吨,年配送能力达240万吨,今年前三季度缴税2.28亿元,成为娄底仅次于涟钢、烟草的第三纳税大户,以混促改,打出转型“关键一招”。创发集团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因企施策,通过增资扩股取得民营企业湖南经纬未来实业有限公司45%的股权,2022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23.38亿元,同比增长120%,利润871万元,同比增长80%。
娄底城发集团在金融服务、设计、房产、资产管理、产业投资等领域全面开花,转型2年间,已实现营业收入翻7番、利润由亏转盈1.9亿元;湖南安保集团以传统保安服务为支点,全面发展智能安防、档案管理、驾考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业务,从“只看门”的娄底保安公司向一流安保集团迈进;粮油公司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加工销售食用油延长产业链,经济效益虽低,却是向市场走出的关键一步。
建设“金融超市”是市委、市政府瞄准“科技赋能市场、金融服务实体”优化营商环境,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创新之举。创发集团闻令而动,组建专班、出台方案,规划“路线图”,多方对接、攻克技术难题,采取建设运营一体模式,实现“上线启动”,多渠道宣传推广,最大程度扩大影响面。“金融超市”平台上线仅3个月,入驻金融机构23家,入驻企业超2.3万家,授信金额46亿元,放款金额28亿元,切切实实打通了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惠企利民,激活了企业的发展新动能。
构建新体系,规范发展强监管
市国资委印发了《娄底市国资委重点监管事项负面清单》《娄底市国资委授权放权事项清单》。负面清单政策的出台,为企业投资、融资、担保及国有资产交易方面立规则、划跑道,授权清单厘清了出资人权责边界,取消监管事项5项,下放事项5项,授权放权事项7项。同时进一步扩大企业决策自主权。出台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管理办法,由重事前审批向重事后监管转变。持续推进转变监管职能,实现了国资监管由管企业向管资本的根本性转变。
突出绩效考核和动态监管。市国资委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与经济运行分析联动,每季一调度,半年一总结。补内审内控监管空白的短板,连续印发关于加强监管企业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聚焦资金、合同、投融资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对内审内控薄弱的企业加强跟踪指导和监督检查。搭建实时在线国资监管平台,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对关键领域实施实时动态监管,消除监管空白点,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问题。
牢守底线强化风险管控。市国资委多次召开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专题会议、开展交叉大检查,对发现隐患坚决100%整改到位,筑牢安全防线,确保了国资系统零疫情。全面实施“631”到期债务调度机制,加强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高资产负债率企业实现逐年下降至少2个百分点,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多种形式开展“清廉机关”“清廉国企”建设活动,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狠抓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在全市国资系统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廉政氛围。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目前,娄底国资人紧紧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围绕娄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找准切入点、盈利点、增长点,谋篇布局、踔厉奋发、真抓实干,奋力谱写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静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