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合 > 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新闻动态

田长制:让每一块耕地都有守护人

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文伟就实施《娄底市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方案》答记者问

2022-06-24 08:49 娄底新闻网 梁浴涛 肖敏 伍宁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田长制:让每一块耕地都有守护人

——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文伟就实施《娄底市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方案》答记者问

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浴涛 通讯员 肖敏 伍宁

土生万物,地载群伦。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为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6月18日,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娄底市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方案》正式印发。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文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题采访,就我市实施“田长制”的重要意义、组织体系、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进行了解读。

实施背景:推进耕地保护田长制,势在必行

记者:为什么要推进耕地保护田长制?

刘文伟: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需要,是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维护国家稳定和粮食安全的需要。二是部省有安排部署。《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完善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工作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党委和政府要压实耕地保护属地监管责任,推动建立省市县乡村组六级“田长制”,实行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三是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有明确规定。新修订的《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机制,推行田长制。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

记者:当前我市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如何?

刘文伟:近年来,我市耕地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

一是违法占用耕地问题突出。农村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违规绿化造林、种植林果业、挖塘养鱼等占用耕地现象频发,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突出。

二是存量问题处置任务繁重。2021年以来,自然资源部下发我市卫片问题图斑5393个,涉嫌违法占用耕地图斑347个。目前通过集中处置,处置率达62.25%,虽然在全省排名靠前,但任务仍然艰巨。

三是农民建房占用耕地未得到有效遏制。2020年10月以来,省卫星遥感监测发现我市村民建房问题1115个,涉及占用耕地421.43亩。

四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占补平衡矛盾突出,加上逐年来补充耕地项目的实施,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十分匮乏。“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政策的实施,占补平衡压力大。

总体要求:守住全市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

记者:我市实施耕地保护田长制有哪些明确要求?

刘文伟:实施耕地保护田长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扎实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依法治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促进乡村振兴,守住全市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

记者:我市实施耕地保护田长制要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刘文伟:一要坚持底线思维。已确定的耕地保护红线绝不能突破,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

二要坚持保护优先。把耕地保护摆在优先位置,非农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坚决落实“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求,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

三要坚持全面从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严格依法行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用途管制、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督察执法、责任追究等制度,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网,实现全过程严管严控。

四要坚持权责对等。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健全利益调节和补偿制度,完善监督考核和奖惩机制,实现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相统筹、相协调。

工作职责:各负其责、层层负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记者:各级田长,如何履职尽责?

刘文伟:全市上下将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田长体系,以及村民小组、种植户网格田长。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田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副田长。分管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副市长担任执行田长。各级田长负责相应区域耕地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成立市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组织体系的工作职责,分2个层面,一是市田长制工作委员会和市田长办职责,二是各级田长职责。下级田长每年定期向上一级田长汇报工作。

市田长制工作委员会:研究制定耕地保护田长制相关重大政策、制度和办法,统筹协调处理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重大争议和其他重大事项。

市田长办:在市田长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具体指挥、调度完成目标任务。负责研究制定相关具体制度和办法,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综合考核工作,统筹做好市级层面协调、督促、落实等具体工作;负责对县、乡、村、组落实田长制情况进行督促、指导。

市级田长:负责全市耕地保护田长制的组织领导、决策部署、考核监督,解决田长制推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承担总督导、总调度职责。其中执行田长全面负责市田长制委员会日常工作,具体指导全市耕地保护田长制开展,负责对下一级田长和本级田长制委员会成员单位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调度、检查。

县级田长:由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对本地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粮食生产等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县级耕地保护田长制的有关制度,组织、指导、督促乡级田长做好相关工作。

乡级田长:由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对乡镇(街道)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负责,组织、指导、督促村级田长做好相关工作,具体负责对破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问题处置、追踪整改、复垦复耕,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审核的有关职责。

村级田长:由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担任,对村(社区)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日常巡查与管理,划定辖区内网格田长巡田范围,对违法违规占用、破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行为及时制止、上报乡级田长并负责督促整改,做好辖区内耕地的划分、发包、租赁,确保落实耕种管护,防止破坏、撂荒、改变种植结构等现象的发生。

村民小组、种植户网格田长:负责日常巡查,及时掌握巡田区域内耕地地块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劝阻,并及时向村级田长报告违法占用或破坏耕地和将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行为,对耕地抛荒行为进行劝耕促耕、引导协助耕地流转,对农田设施进行日常管护。

主要任务: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每一块耕地

记者:如何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的完成?

刘文伟:对照耕地保有量目标任务,落实耕地保护数量、质量、类别等要求。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占用和补划,合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为城镇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按照"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严格落实非农建设占用和动态监测占补平衡所需补充的耕地数量、水田规模、粮食产能三类指标。

记者:完成补充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有何严格要求?

刘文伟:切实做好补充耕地项目的选址、立项、实施、验收、指标确认、上图入库等工作,确保完成年度补充耕地任务。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分期建设的原则,以村(社区)为单元,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

记者:如何强化耕地“一张图”管控,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

刘文伟: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优质水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编制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在第三次国土调查底图上,明确稳定利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后备资源、标注恢复属性地类边界,实行耕地“一张图”管控。强化统筹协调,按计划落实新增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恢复耕地年度任务。坚持不占或少占耕地原则,尽量保留优质耕地,防止非农建设违法占用耕地。对确需占用耕地且超过一定规模或比例的建设项目,须明确比选方案,进行专项论证并按规定审批。

记者:在惩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方面,有哪些“长牙齿”的硬措施?

刘文伟:严肃查处宅基地违法占用耕地行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结合乡村规划编制,建立健全宅基地用地建房联审联办机制,依法开展审批工作,加强宅基地动态监测监管,落实县乡村三级的宅基地管理巡查责任,严肃查处宅基地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对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零容忍”,持续开展违建别墅、“大棚房”问题清理等违法占用耕地专项整治行动。

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对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实行年度“进出平衡”。根据农村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农村灌溉设施等扣减补充耕地指标要求,严肃查处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种植林果苗木、挖湖造景、开展非农建设等行为。

记者:如何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管理?

刘文伟:将耕地质量保护与耕地数量保护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政策扶持,统筹好耕地质量建设资金,扩大耕地质量建设资金来源。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质量管理机制和耕地质量建设与提升技术模式,通过采取恢复绿肥生产、推广秸秆还田、酸化土壤改良、深翻耕、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升耕地地力。

记者:如何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测监管?

刘文伟:综合利用卫星遥感、信息技术等手段,重点监测耕地变为林地、园地、草地、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等情况,结合耕地卫片监督和网格实地巡查,搭建全市耕地保护田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时监管体系。制作以村(社区)为单位的耕地保护“一张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加强宣传引导,设立田长制标示牌,确保村民知晓受保护耕地的位置、范围、属性等信息。

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问责

记者:如何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田长制”落地落实、取得成效?

刘文伟: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落实耕地保护田长制的重要性。各县市区要迅速开展对辖区内耕地现状的调查摸底,确定耕地分级名录(包括耕地面积、耕地质量、耕种现状、界限范围、田长负责人等),制定县级耕地保护田长制具体落实举措。

二要强化引导监督,形成工作合力。强化舆论引导,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强化监督检查,引导公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形成党委和政府主导、各级各部门落实、社会群众参与的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合力。

三要加大投入力度,提升保障水平。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开展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保障,主要用于全面推进田长制工作、建立市县耕地保护田长制信息化网格平台等。

四要加强信息报送,动态跟踪进展。各县市区要建立全面推行田长制信息报送制度,从2022年6月起,每月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市田长办,2022年起,每年7月30日、12月30日前将半年、年度总结报市田长办。

五要狠抓工作落实,严格考核问责。要建立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考核制度,并纳入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对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落实不力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

责任编辑: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