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合 > 人大之友

为了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娄底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发力推动120医疗急救规范有序

2021-07-20 09:34 娄底新闻网 曾敏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为了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娄底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发力推动120医疗急救规范有序

曾敏

“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正式监管120平台以来,截至7月14日,市120指挥平台根据相关要求指令,除市中心医院以外,实施院前急救出诊274台次,其中市一人民医院承担136台次,市二人民医院承担了18台次,市中医医院承担了64台次,市骨伤医院承担了37台次,娄星区人民医院承担了19台次。”近日,笔者从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至此,娄底中心城区120统一指挥调度管理这一“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并初见成效。这背后凝聚着娄底人大五年的心血和汗水。

医疗急救,“老大难”问题由来已久

为了满足娄底院前急救工作的需要,2006年8月,娄底成立了市医学紧急救援中心,挂靠市中心医院,承担全市120指挥调度、日常医疗急救服务和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急救网络建设与管理等任务。经过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建成了下设120急救站、120-122联动中心,拥有69名医护人员、10辆救护车及相关专业设备的急救中心,为保障娄底人民的生命安全、建设健康娄底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常住人口的快速增加,这种挂靠市中心医院的院前急救模式的弊端也逐步显露。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娄底城区群众拨打“120”急救电话后,患者无论远近,都直接送往市中心医院救治,急救车一来一往,所花时间较长,一旦遇上交通堵塞,较远的病人难以得到最及时有效救治。

根据院前急救形势发展的需要,2009年9月,娄底市编委下文将“娄底市紧急救援中心”更名为“娄底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下简称“120”指挥中心)”,由市中心医院的内设机构调整为娄底市卫生局直接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执行上级有关指示、指令;负责全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援统一指挥调度;负责市直“120”平台的指挥、调度和管理,协调“110”“119”“122”等相关联动工作。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中心一直未能启动,6名在编工作人员也转岗到其他部门工作。

事实上,国家卫计委2013年颁发、2014年2月1日起施行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纳入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就近、安全、迅速、有效的原则设立,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管理;设区的市设立一个急救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县级急救中心(站)并提供业务指导;急救中心(站)设置“120”呼叫受理系统和指挥中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120”呼叫号码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院前医疗急救呼叫电话。近几年来,全省其他市州相继理顺了管理体制,建立了独立的120指挥中心。可是,直到2019年,娄底这一体制仍未理顺。娄底城区每家医院都开设了尾号为“120”的专属急救电话,各医院标着“120”的救护车满街跑。院前医疗急救建设也逐步演变为困扰政府工作、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

人大发力,“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

2017年1月,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黄雄等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提请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理顺120管理体制。2019年初,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卢海文代表领衔11名代表再次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娄底市院前急救体系,解决人民群众急救就医不便的建议》。会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将此确定为重点建议,交由市人民政府办理。

按照代表建议办理职责要求,重点建议办理由分管相关工作的副市长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具体承办。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赵应良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市卫健委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参加的“诸葛亮会”,研究办理方案,提出办理要求,确定办结时间。为此,市卫健委组织有关市人大代表、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赴常德、湘潭等地实地考察学习调整120管理体制的经验和做法,形成调研报告,并结合娄底实际,提出了120调整的三种方案。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连续3年把建议督办作为年度工作重点,揪住不放,及时跟踪,了解情况,协调解决问题。2019年7月,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增光带领下,深入市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视察,并到城区各医疗卫生机构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出了城区120指挥中心可以效仿110进行网格化管理的建议意见。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石艳萍高度关注120指挥中心的建设,2020年10月,专门听取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关于督办情况的汇报,明确指出:“完善优化120指挥中心,国家有明确政策,人民群众及医院有呼声,现实有需要,人大要把这一民生问题作为监督重点,不解决不放手。”

2020年,在评议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工作时,市人大常委会将“现有的120急救中心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作为重点问题再次向市人民政府交办。今年4月,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逐步规范娄底中心城区院前急救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娄底中心城区院前急救体系改革分“三步走”稳妥推进。4月23日,市人民政府召开中心城区公立医院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120是公共资源。完善优化120管理体制不是为了争抢经济利益,而是为了更好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健康权益,为了促进娄底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4月29日,娄底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正式挂牌,与市中心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合署办公,市卫健委选派的工作人员同时进驻监管,标志着120指挥中心正式走上有序发展的轨道。

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会议上,副市长赵应良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中心城区120管理体制调整优化的情况,获得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作为提出建议的领衔代表卢海文,听说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挂牌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地说:“人大持续监督,促成了‘老大难’问题的解决,为市人大常委会点赞!”

后记:坚持民本情怀,完善联动机制

应该说,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建立是娄底人大监督的又一成功案例。有人说,120的改革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是涉及“深水区”的一次重大改革。市人大常委会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敢于担当作为,强力推进,体现出强烈的民本情怀和责任担当。

五年监督不容易,五年坚守不寻常。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挂牌还只是“三步走”的第一步,下一步还有120指挥中心的完全独立运行、院前急救网格的科学划分、“120-122”联动机制的建立,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此外,还有各县市与中心城区同步发展等问题。据悉,娄底所辖县市,除了冷水江120是独立设置外,其他县市都是挂靠于当地人民医院或中医院。

赵应良表示,下段工作,市政府及卫健部门将按照“三步走”的要求,提速推进院前急救体系相关改革任务,并将以娄底中心城区优化调整作为示范和标杆,逐步理顺各县市120管理体制。

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监督,绵绵发力,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求、兼顾患者意愿”原则,实行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急救能力,推动全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全面走向科学、规范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责任编辑:梁陈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