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合 > 人大之友

筑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防火墙”——娄底市人大常委会推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纪实

2021-01-04 23:23 娄底新闻网 李秋成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2020年3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金含带领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同志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调研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就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2020年3月26日,娄底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金含带领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同志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调研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就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2020年9月9日,市五届人大财经委召开第十九次全体会议,审议2019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2019年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2020年9月9日,娄底市五届人大财经委召开第十九次全体会议,审议2019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2019年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2020年11月27日,《关于深化娄底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娄底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经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这是娄底市国有资产改革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顶层设计初步完成,被称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最彻底的一次改革拉开帷幕,全面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双轮”驱动 祭出监督“组合拳”

2020年3月9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再次将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资管理情况报告列入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监督工作计划,人大监督国资改革再次拧紧发条、再次加力提速。“人大监督是守护国有资产的一道重要防线,要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在推进国有资产改革中彰显担当作为。”履新不久,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石艳萍就人大监督国有资产工作作出批示。

一直以来,推动深化国资改革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扛在肩头的责任担当、抓在手心的监督重点。早在2007年,市人大常委会就高度关注行政事业单位国资管理存在的种种乱象,并于当年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2010年和2011年,在市三届人大二次和三次会议上,有市人大代表建议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资改革力度,并被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列为年度重点督办建议。2012年,在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时任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谢业中领衔,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9名委室主任联名再次提出《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议案》,建议市人民政府切实抓好资产清查、办公楼统建统管和经营性资产规范经营等重点工作。

随着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持续接力监督,市人民政府积极主动作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收入管理等工作规程不断完善,但尚未从根本上触及管理体制改革层面。至2019年1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提请市委研究出台《中共娄底市委关于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标志着人大监督国资管理迈进法制化和常态化,由监督选答题变成了必答题。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再次听取和审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旨在通过监督将体制改革往纵深推进。

“监督必须形成合力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金含看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利器’作用同等重要,两项刚性监督举措相辅相成,‘双轮’驱动,争取实现监督效能最大化!”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是否标准统一,出租处置是否公开透明,收益是否足额入库,产权管理是否规范有序,闲置浪费是否有效遏制?”1月13日,在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组织的2019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第一次对接会上,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谢业中连连发问,并明确要求把行政事业单位国资管理情况纳入今年预算执行审计重点。

将行政事业单位国资管理列入年度国有资产专项监督计划和年度审计重点,揭开了深剖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资管理深层次问题的盖子,也开启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新篇章。

同向发力 全面澄清“家底”

短短数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办公楼内大到电脑、空调等电器,小到茶几、座椅等家具,700余张标签都找到了归属。这张被大家称为“身份证”的标签详细注明了资产名称、购置日期、使用部门、使用人以及链接资产电子信息系统的二维码,可以第一时间与财政等部门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办公资产从线下到线上都能实时追溯到具体责任科室、具体责任人,这是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今年全面开展办公资产清查的一个缩影。

2020年4月20日,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印发开展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资清查摸底和调研核实的通知,全面启动国资清查专项行动。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国资改革的重要一环,此次涉改资产包括土地、房屋、公务用车、办公设备设施与家具以及共用设备设施等,办公资产清查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成功打响了资产清查专项行动第一枪。

为督促全面澄清“家底”,从3月份开始,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提前介入、积极督导,用好人大监督职责,同向发力、同步推进。一方面督促财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加大资产清查力度,通过单位自查申报、中介重点抽查、部门联合核查等方式,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清查精准、完整、彻底;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国资管理专项审计监督,通过翻阅账本、察看现场、查找资料,同步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国资管理情况,确保审计发现问题客观、真实、准确。

两个月后,查实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楼79处,土地178宗,公有住房79套,公务用车844台,办公设施设备40余万件,门面、宾馆、娱乐设施等经营性资产369处,为推动下阶段资产的性质鉴定、移交划转和高效盘活,实现资产科学、有效、动态管理提供了第一手宝贵资料。

“大多数单位内控制度执行不严,应收账款长期未清理,个人借款长期未收回;重大资产购置、处置、出租经营管理在程序审批、相关协议合法性、审慎性审查等方面缺乏监管……”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和三十次会议上,先后听取和审议了2019年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2019年度行政事业性单位国资管理专项报告,关于国资管理现状,以及审计查出国资管理6大类、18个具体问题被毫无保留的一一“晒”出。

“要狠抓审计整改,加快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方案,统一编制资产年度配置计划,坚持无计划不配置、无预算不采购。要探索建立“公物仓”保障模式,优化整合存量资产,盘活利用闲置资产,实现资产共享公用。要科学划分资产用途,适合经营的,统一注入市属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经营管理,适合开发的,实施整体开发,实现保值增值。”在市人大常委会上,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出具的审议意见一针见血。

标本兼治 扎紧国资管理制度的“笼子”

“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顶层制度建设已初步完成;资产清查全面深入,资产划转按先易后难原则有序推进;经整改,28家单位制定或完善资产管理内控制度,82家单位上报应收账款9182万元,144家单位盘点待处理资产3450万元,20家单位清理上缴租金等86.23万元。”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对8家牵头责任单位关于2019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报告这份“经济体检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时,纷纷表示“满意!”。

此次,全面澄清“家产”和审计监督的过程就是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体检”的过程,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国资管理提供了重要基础依据,监督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对当前国资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标本兼治方能建立长效机制。为贯彻省委关于深化国资改革文件精神,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形成了《关于深化娄底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娄底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并经11月27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

两份文件是充分结合国资管理实际的娄底实践,在全省市州范围内率先制定,为我市国资管理制度体系添砖加瓦,也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资改革指明了方向。前者是指导性综合意见,后者是具体实施细则。相较于省委文件,改革范围进一步扩大,涉改单位包括市直党的机关和人大、行政、政协、监察、民主党派机关,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公事业单位,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各方职责进一步明确,财政部门负责资产综合管理,承担预算安排和收益监管职能;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负责资产实物管理,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实现勤俭节约;市直各单位负责资产的日常使用管理,服从资产统一安排调配。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改革不到位,监督不止步!目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实施难度不断升级,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监督,督促加大资产清查力度,建立健全台账体系,依法依规做好资产权属界定、产权登记和资产移交等工作,大力推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通讯员 李秋成)

责任编辑:朱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