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党员干部作风明显改变,一大批事关群众利益、社会反响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今年以来,娄星区民政局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风向标”,通过畅通诉求渠道,实实在在转作风,真心实意解民忧,赢得了群众的一片点赞。
“同坐一条板凳” 面对面倾听民意
“你们有什么意见,都对我提出来。”9月里的一天,在水洞底镇新田村,区民政局长刘正才和镇干部一道,与村民坐在一起面对面掏心交流。
有民政局长起头,村民们话匣子一下打开:“我们这里的路太难走了,下雨天小河涨水把桥一淹,娃娃们都上不了学。”“我家种植的油茶树明年就要挂果了,可我不知到哪里去加工成茶油,销往哪里……”
听着村民简单而强烈的要求,在场党员干部面红耳赤做着记录。事后,不少干部表示,放下架子、沉到基层解决问题。领导带头示范,改进作风就有了强劲推动力。在开展“先锋引领·情暖万家——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活动中,区民政局组织10多名党员干部进驻帮扶村认领群众“微心愿”20多个,帮助群众解决困难20多件次。通过查摆问题,一处处制约发展的“瓶颈”和影响民生的“短板”被深挖出来,一个个对症下药的“金点子”涌现出来。
10月12日,杉山镇农联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档立卡贫困户严文生看着区民政局帮扶工作队帮他建好的厕所、安好的不锈钢扶栏,满怀感激地说:“区民政局干部真是一心为百姓解难题的好干部!”
农联村由原农联村和青泉村合并而成,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101人,去年底全村已走出贫困行列。今年由区民政局结对帮扶,主要是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返贫。20户易地搬迁安置户因没有厕所和扶栏,生活很不方便。刘正才了解这一情况后,从局里拿出20万元,请专业安装队进入农联村,一个月内就把20户搬迁户厕所和扶栏全部搞好,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作风问题“零容忍” 心贴心为民排忧
7月25日,区民政局召开作风问题分析会,通过PPT播放督查中发现的作风问题。杉山镇敬老院房屋陈旧、老化、漏水映入了与会者人员眼帘。民政局个别干部、各乡镇民政室负责人对敬老工作不重视、责任心不强的实证,被放在聚光灯下。“作风问题必须‘零容忍’,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纠正,有效遏制。”刘正才郑重表态。
随即,从8月份开始,区民政局重点对涉农、涉法涉诉等8个方面关系群众利益行为进行严肃整治;围绕吃低保、困难救济等重点工作,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进行严肃问责,通报批评干部5人次、提醒谈话2人次。
疾风骤雨般的整改,促进了区民政系统上下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一大批多年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消除了5所敬老院的安全隐患,对需要转移的五保老人进行妥善安置,建立完善了五保村管理制度……
10月10日晚,住在万宝镇敬老院的74岁老人曾四香吃完晚饭,洗过太阳能热水澡,抚摸着房间里崭新的家具、寝具,感慨地说:“9月里转进敬老院,才知道日子可以过得这么美。”
打通“最后一公里” 实打实为民办事
“老伙计,我这次真的再也不用走泥巴路了。”9月底,水洞底镇新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康长挑着刚收割的一担稻谷行走在水泥通村公路上。
2016年,新田村新修了1.8公里通村公路,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硬化,村民行走这段路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心里颇有怨言。群众几次把问题反映到相关部门,都没有解决问题。区民政局帮扶工作队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方筹资10万元,两个月内就把1.8公里路进行了硬化。
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不仅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更培养了党员干部敢啃“硬骨头”、善打“硬仗”的好作风。
在综合示范村建设工作中,文化广场、仿古楼、外立面改造等工程项目已初步完成建设,农联村容村貌发生了崭新变化,“山青水秀风光美,国泰民安新农村”的美好意境正逐步显现。
在文明创建等工作中,区民政系统上下联动,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红马夹”走上街头规范路人过马路,结对帮扶村村民主动捡拾屋前屋后及公共场所的垃圾,改变了以前脏乱差的环境,培育了农村新风尚。在娄星区创文管卫活动考评中,区民政局取得好成绩。(记者 康承贵 通讯员 粟辉)
责任编辑:吴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