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4.6”特大注水牛肉案背后的故事
娄底新闻网讯(通讯员 黄如军)5月30和31日,备受社会关注的娄底2017年“4.6”特大注水牛肉案在娄星区人民法院开庭,19名被告人被带上了庄严的法庭受审。这起轰动娄底乃至全国的大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人们的视野的啦?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到了娄底市食药监局娄星分局,一走进分局稽查大队的门,大队长刘兴旺就给笔者娓娓而谈起了此案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凌晨,他只身冒着生命危险跟踪
刘思是娄星分局一名普通的稽查执法人员,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他告诉笔者,2015年刚从部队退役,到分局参加工作还不到二年,就有幸参加了“4.6”特大注水牛肉案的前期摸排工作,感到十分光荣。他说,在2017年3月的跟踪摸排中,由于那些屠宰商都是白天在市场里卖肉,晚上出去进肉,昼伏夜出,又是骑着无牌无证的摩托车,见红灯就闯,城区十字路口多,我们的汽车根本跟不上,一到红绿灯就跟丢了,为摸排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题。为了彻底摸清注水牛肉屠宰窝点的销售网络,他们想了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在继续开汽车摸排的同时租了三辆摩托车,由驾驶技术好的他和梁梁、聂瑶三人蹲点跟踪。每到凌晨二三点,就悄悄提前蹲守在屠宰注水牛肉黑窝点的外围,出来一个跟上一个,三人轮流跟踪,通过一个多月的坚守,把中心城区的观化、洞新、华达、中兴、民营等农贸市场定点销售注水牛肉的摊点一一全部摸清。
刘思回忆说,印象最深的一次是3月1日凌晨那次跟踪,记得那天夜里四点多,天下着磅礴大雨。他在屠宰黑窝点跟上了一辆满载注水牛肉的黑摩托,一路沿涟滨街西行到了骡子坳出了城区,他一点也没犹豫就跟下去了。不知什么时候雨帽被风刮掉了,大雨浇得眼睛都睁不开,衣服全都湿透了,他一点也不感觉冷,一路跟出去几十公里远,一直跟到涟源市的斗笠山交叉路口。事后有公安民警善意地提醒他,每个屠宰商车上都带了杀猪刀,农村里黑灯瞎火的,要是发现有人跟踪,挺而走险,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他听后很淡定地说,当时自已没想那么多,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不能跟丢了,一定要挖出这个危害百姓食品安全的黑销售点。笔者打开他的笔记本,翻到2017年3月,看到了他写在自已笔记本上的一句话:“身为一名食品药品稽查执法人员,心中只要装着老百姓的食品安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任何危险都不会怕。”
在医院,他丢下生病的儿子走了
随即,大队长刘兴旺又和笔者说起他事后几个月才知道的一件事,2017年3月4日晚上十点左右,连续熬了十多天夜的副大队长胡凯刚躺下休息不久,年幼的儿子突发疾病,高烧近四十度,哭闹着要爸爸抱,他和他老婆勿勿抱着儿子赶紧送到市中心医院就诊,一直陪着儿子输液到凌晨二点多钟。可还有二瓶液没有输完,而蹲守的时间也到了,他老婆和儿子眼泪巴巴地拖着他不让走,要他请个假陪在身边。可他咬了咬牙,还是狠下心来把年幼的儿子和老婆丢在医院里,准时赶到了蹲守点,坚守着岗位,当晚他和何清彦连续跟踪了四辆车,又接着到市场里开展外围调查工作,直到十点多钟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为了这件事,他儿子连续一个星期都不理爸爸,他心里虽很难受,但什么也没说,继续照常开展工作。
刘兴旺不时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胡凯,从2011年投身食品药品稽查执法工作以来,他遇到这样的情形多,都坚持没有请假,尤其是在“4.6”特大注水牛肉案的一百多天里,从摸排线索到蹲点盯守,从凌晨到深夜,从跟踪调查到收网行动,他都是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在一线,奋战在一线,直到成功破获。此案被省食药监局评为2017年度最典型案例,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