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合 > 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涟源
3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30年涟源大地沧桑巨变。30年时光荏苒,城市与规划人的命运在这30年中紧紧交叠,互相印证。30年,一幢幢摩天高楼建筑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大道纵横交错,一座座桥梁贯通涟水,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无处不充满了涟源城建飞速发展的活力与魅力。
30年来,涟源市城乡规划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紧紧围绕中心,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总体要求,检查规划编制的开放意识,规划管理的人本理念,规划执法的亮剑精神,规划机制的创新思想,通过抓学习,建制度,促管理,强制法,便服务,构和谐,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轨道,工作的各个方面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突破。
依规而划 构筑城市框架
30年来,市规划局从1985年8月成立的7人逐步发展到现在的75人,下辖市规划监察执法大队、市规划与市政勘察设计院,紧紧团结在局党组班子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规划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工作方针,先后进行了四轮规划。城市规划从开始规划一条路到实现全市城乡规划全覆盖(1985-2009),从领导决策规划到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规划(1990-2007),从生产生活初级需求规划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引领规划(2007-2020)。市区规划面积由1984年的4.86平方公里到现在的24.88平方公里,增加约20.0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9.52平方米以内,建成区总面积13.31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82.12公顷,居住用地494.98公顷,道路用地176.75公顷,绿地157.35公顷,分别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3.68%,37.19%,13.28%,11.82%。
市域城镇体系以市域公路网络结合现有城镇发展为依托构建“一个发展核心,二条发展轴线,三片经济区域,四个工业园区,四级村镇规模”的框架体系,围绕“强化中心、南北联动、点轴发展、整体协调”的总体思路,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一城四片(老城片区、城西片区、城东片区、高新片区)、一轴两心(老城商业金融中心、新城区行政文化中心)、一环三横(人民路、环北路、梅亭路)五纵(芙蓉路、交通路、新城路、涟源大道、环东路)、依山连水(两河、四廊、五山、七园)、集约拓展。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市政府于2017年又进行了新一轮即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每一轮规划都是一次质的飞跃与量的骤增。
规范管理 提升城市品位
30年来,市规划局立足新常态,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委员会的职能,严格执行规划调整审批程序、专家咨询和行政评审制度,进一步理清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形成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程序清楚、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规划行政审批体系。工作机制不断创新,从创新规划理念、完善规划程序、强化规划管控三方面不断提升城乡规划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放管服”,实行权力“阳光”运行,不断提升行政审批质量和效率。项目实施创新突破。立足国际视野、跟踪国际风格、水平,全力引导、指导项目开展,全面提升建筑方案品位,强化现场管理,严把“五个环节”,实现了改进红线图、集中踏勘、联合放线、联合验线、联合核实等一系列的工作新方法,有效遏止违规情况。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制定了 《涟源市规划局行政审批管理制度》 《涟源市规划局行政许可听证程序规定》 《涟源市规划局问责暂行办法》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全面推进业务开展规范化,建立项目推进全程监控、评价机制。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坚持批前、批后公示,延长公示时间,全建设周期公示,保证市民行使对城乡规划的知情权、建议权。加强业务 “一窗口受理”的窗口职能,坚持业务 “一站式”办理,做到专人负责,定期登记、梳理、排查、上报。确保决策民主性、科学性,坚持会议集体研究,充分发挥民主,公开并执行。加大管理查处力度。对总规、控规直至方案、红线进行审核,凡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项目,不予审批或依法撤销。强化执法责任体系。在清理整治违法建筑方面,不断创新并理顺了拆违控违工作体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职能部门管理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检举举报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了规划巡查执法和社区配合管控两套网格责任制,防违控违拆违工作实现了由规划执法部门单打独斗,向群防群治的转变,建立了对违法建设从防控、发现、制止、查处直至拆除的全过程责任体系。
完善设施 功能贴近民生
30年来,涟源市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施工”的原则,以统筹城乡发展和为大项目配套为重点,以突出民心工程为中心,以路桥建设及配套工程为主要内容,着力搭建城市路网框架,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载体和坚实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我市先后规划实施国师路、交通路、娄涟大道等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改造、翻新或新建,四通八达的城市主干道路基本搭起,城市道路设施功能不断完善,为市民出行提供了良好环境;规划实施了县城和湄江、桥头河等重点乡镇防汛排水工程,既保证了排水畅通,也为安全度汛提供了有效保障;规划实施了县城景观亮化工程,丰富了城市的夜色景观,提升了城市形象;规划实施了人民公园、涟商文化主题公园、洪水岭森林公园等景观工程,既方便了市民出行,又增加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项目驱动 引领城市发展
30年来,市规划局从“摊大饼”的单一发展到以“协调发展的市域中心、活力高效的经济新地、健全生态的宜居家园、开拓创新的山水名城”总体规划目标,明确以“东进、北扩为主,适度向西、完善南部”的城市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包括《涟源总体规划》《城市专项规划》等,按照“三区两基地一中心”原则,把握区域性中心城市快速发展规律,采取非均衡空间发展思路,保护一大片、做美一中片、建好一小片,形成 “一核多支点”城镇体系,吸引了吉大汉、滨江国际、黄金华府、创安金城等大型企业参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旧城更新和新区建设,城市面貌发生较大改观。
市规划局先后组织和参与完成了《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涟源市人民公园规划》《中心公园详细规划》《涟水河沿河风光带修建性详细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洪水岭公园总体规划及学点修建性规划》《市民服务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几百项重要的规划编制任务。从总体上更加注重城市产业布局、功能区分、特色展示以及道路视觉的宽敞、绿化的布局,保持了开阔疏朗的城市风格。
最具标志性的城市规划有涟水河沿河风光带,是集城市防洪、路网优化、娱乐健身、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富有古典与现代气息的护栏,精心配置的植物景观,匠心独具的园林小品,配合蜿蜒曲折的涟水河,形成了赏心悦目的景观,展现了丰富的涟源历史、民俗文化特色。开成商悦广场,既是涟源传统商业旺地的缩影,更是现代商业的先导,项目建设周期为18个月,打造成为集办公、百货、超市、影院、餐娱等为一体的大型开放式Shopping Mall(大型购物中心)和城市中央高端居住区的城市综合体。涟源规划从总体上更加注重城市产业布局、功能区分、特色展示以及道路视觉的宽敞、绿化的布局,保持了开阔疏朗的城市风格。市规划局也先后荣获群众工作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环境保护先进单位,控违拆违工作先进单位,娄底市文明单位。
在不断更新的城市蓝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涟源规划”让每个市民体味着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着城市令人叹服的跨越。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古鉴今,重在开辟未来。30年,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涟源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正焕发无限生机与活力,一个经济繁荣、生态优良、交通便利、功能齐备、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必将蓬勃崛起,展现在世人眼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