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汉术中心跳骤停 医护人员开展“心跳”大抢救
(劫后重生的老人与六病室医护团队沟通交流)
娄底新闻网讯(罗江 董昉报道)心肺复苏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抢救术语,社会上经常流传着关于心肺复苏成功抢救心跳骤停的好消息,其中不乏医护人员的身影。但要是心跳骤停发生在手术过程呢?
8月29日,在娄底市中心医院手术室,一场常规的胃窦癌根治术,因患者突然出现心跳骤停,引发了一次让全院医护人员惊心动魄的“心跳”大抢救。心肺复苏+脑复苏+继续手术+ICU监护,患者术后苏醒时,一切指标正常。
术中心肺复苏 考验综合救治能力
患者刘大爷今年69岁,一年来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伴反酸、嗳气症状,情况愈发严重时到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就诊。入院时,医生初步诊断为胃窦恶性肿瘤,完善相关检查后,征求老人及家属手术意愿,取得一致意见后准备实施手术治疗。
8月29日上午9点,在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和手术室的协助下,以该院大外科主任、六病室主任莫崖冰为首的专家团队开始为刘大爷实施胃窦癌根治术+左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12点43分,老人突然出现了血压下降、心率上升。12点50分,老人出现室颤,手术立即停止。
分秒必争,应急机制启动,一场心跳大抢救拉开帷幕:抢救团队的医师轮流开展心肺复苏;紧急持续心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其他医护人员密切观察仪器指标,配合进行适度的药物注射,同时汇报医院领导和联系相关科室做好联动准备。13点35分,老人恢复了窦性心律。
“术前评估没有手术禁忌,可以耐受手术,但也不能排除风险。”莫崖冰透露,手术台上的心跳骤停并不少见,重要的是应对及时。45分钟的心肺复苏,确保了脑复苏所需的血供应。抢救团队迅速反应、转换角色、操作到位,促成了这次手术的成功。
因为老人心跳骤停发生时手术已经顺利进行了一半,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等关键环节已经完成,仅胃肠道重建环节未完成,而手术又不得不继续,因此复苏成功后手术团队顶着巨大的压力,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多科联动的大合力,专家们最终成功完成手术。术后,老人在第一时间被送往ICU(重症监护室),加强监护治疗48小时,排除多次心跳骤停的威胁后,恢复正常生命体征,于9月2日上午转回普外科病房。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我们接受了挑战!”麻醉科副主任王卫平介绍,一般情况下,当术中出现心脏骤停的时候,通过心肺复苏恢复心跳,手术也必须终止。这一次特殊的心肺复苏加手术继续,毫无疑问,是对所有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的最好检验。
记者也了解到,在市中心医院,今年也曾出现一例骨科手术缝合阶段出现心跳骤停的病例。因为患者是侧卧,又来不及松除术中固定物,所以现场医护人员开创性地进行了侧卧位心肺复苏,一人背侧支撑患者奶侧卧着的身体,一人迅速胸前按压,奇迹般地恢复了患者的窦性心律,成功把患者从鬼门关拽回来了。
市中心医院多位医护人员表示,心肺复苏培训按照2015年国际新标准执行,且做到了常规化、实战化,增强了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应变意识。
唯有实践检验,才能知道基本功是否到位与扎实。人们欣喜地看到,市中心医院不仅在手术熟练程度、应急处变效率等方面展现了十足的底气,而且在术后治疗护理也展现了较高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