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合 > 专题活动

【三等奖作品】重塑新乡贤文化,为娄底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2017-08-29 15:54 娄底新闻网 胡志英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乡贤”一词,始于东汉,《汉语大词典》中这样解释“乡贤”:“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或乡贤之士,也都被称为“乡贤”。  

春秋时,孟子提出构建和谐乡村的原则,如制民以产。南北朝《颜氏家训》里详细说明了如何构建乡村秩序、维护乡村伦理的方法。唐朝刘知九在《史通杂述》记载:“郡书赤矜其乡贤,美其邦族。”大儒张载、吕大临、朱熹、吕坤等都强调乡约,强调“民胞物与”,主张乡贤对乡村的主导,强化礼治的教化。明朝朱曾撰《宁夏志》专门列举了“乡贤”这类人物,且始建乡贤祠。王阳明的“南赣乡约”将乡村的共同体延伸到维持治安。“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见,在乡土沃野生长的“乡贤文化”构成了古代中国乡村型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中重要的一环:既有“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情结,也有“趋福避祸”的民间信仰;既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朴素道德观,也有“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良善交往原则;既有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也有充满希望的未来期冀。它既反映热爱家乡、建设故里、乐于担当的情怀,又饱蕴见贤思齐、助人为乐、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曾经为中国社会的稳定、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使传统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变为现代城乡背离化发展模式,乡贤文化遭遇重大摧残,农村空巢化已成为普遍且严峻的现实,乡村社会面临着多重困境:贫弱相邻,无人过问;水利兴修,无人去管;邻里纠纷,无人出面;红白喜事,无人帮衬……乡愁也变得无处安放。

乡村社会困境的根源在于文化的断裂和精神信仰的缺失,文化断裂的内因又在于乡村精英人才流失所导致的内驱力的缺失。习总书记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新农村建设呼呼“新乡贤”,“创新乡贤文化”被写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培育新乡贤文化”被写入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无庸置疑,传承、发扬、培育新乡贤文化已成为公认的理念。

何谓新乡贤文化?“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解释材料”中是这样解释的:“借助传统的‘乡贤文化’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以乡情为纽带,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嘉言懿行为示范引领,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有利于延续农耕文明、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促进共同富裕,也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事实上,在我们娄底,涌现了一大批这样的新乡贤,有的乡贤扎根娄底,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还有一种乡贤出去奋斗,有了成就再回馈乡里,他们的思想观念、知识和财富都能影响家乡。包括乡村干部、教师、学者、退休官员、企业家、科技工作者、海外华人华侨等。他们当年从乡村走出,经过生活的磨砺,成为精英,他们视野开阔,资源广泛,对于哺育自己的家乡念念不忘,如今返回故乡,反哺故园。这就是重塑新乡贤文化的现实基础。

我市兴起的新乡贤文化建设,与习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契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做好乡贤文化的可持续传播和弘扬工作

乡贤文化的弘扬应注重从多个渠道营造氛围。“乡贤文化的传承要重视人文教育的作用,不仅要立足当下,更要着眼未来、着眼下一代,培养爱国爱乡情怀。”应在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的相关读物和文化活动中,以简单明了、通俗有趣的故事来传播古乡贤的嘉言懿行;编写通俗易懂的乡贤读本为社区教育、农村教育所用。定期开展以乡贤为主题的讲座或活动,邀请乡贤主讲道德讲堂,培育“好家风”、“好乡风”。要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多讲有温度的故事,持之以恒地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乡贤文化是可资利用的重要文化资源,能够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二、 为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搭建平台

在有条件的乡村稳步推进县、乡、村三级乡贤协会或商会等社会组织的形成,鼓励和支持乡贤参与乡村公共建设和公益事业;积极搭建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平台,鼓励和支持乡贤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基层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积极搭建乡贤引领乡风良俗的平台,通过乡贤宣讲员、乡贤调解员、乡贤理事会等形式,传承和弘扬乡村文明。

新乡贤文化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推手,依法治乡、完善现代乡村治理。同时,对于当下乡村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健全乡村居民利益表达机制,让村民行为有法度、价值有引领、操守有规范。

三、 广泛开展乡贤文化调研等活动

开展乡贤遗产保护、乡贤家规家训整理、加大对与乡贤文化一脉相承的古民居、古亭台、古牌坊的田野调查,争取项目进行保护修缮,编印系列历史文化丛书;大力开展评选“新乡贤”,让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乡村能人、身边好人等走上舞台。开展乡贤文化进厅堂、进课堂、进讲堂、进礼堂“四进”活动,通过新知传导、惠农政策、村史方志、好人故事、创业故事、家规家训等专题,涵育重德家风,培树崇文学风,引导清明政风,淳化质朴民风。

新乡贤文化倡导民主法治理念、开放竞争意识、包容创新氛围、幸福平等精神等现代文明因子;从文化主体上说,新乡贤既包括道德模范、社会贤达等,也包括以自己的专长、学识和财富建设乡村、改善民生的优秀人物。因此,新乡贤文化既汲取传统乡贤文化中的价值精华,又践行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乡贤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相契合、传统与现代相对接的文化。

这些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娄底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相当成就。但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乏力,农村发展缺人才缺资金缺资源的问题依然存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市委市政府宜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多措并举,引导更多根在乡土、情系乡亲的各界人士,投身到共建娄底、反哺家乡的实践中来,促进文明乡风提升,发挥新乡贤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为建设富饶美丽健康祥和新娄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引文和史料:

唐朝刘知九《史通杂述》、王阳明的《南赣乡约》等

作者简介:胡志英,女,民盟盟员。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协会会员,娄底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先后从事过小学、中学教育教学,期间还有十年报社编辑记者经历。多年来在《中国青年》、《中国妇女》、《百花园》、《小小说》、《文艺生活》、《新故事》、《文学界》、《湖南日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今日女报》、《三湘都市报》、《现代家庭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小说、随笔数十万字,有多篇文章获奖或被《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杂志转载。

责任编辑:姜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