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凯: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精准扶贫
娄底林业在精准扶贫中的创新潜力究竟在哪?我认为发展野生动物特色驯养产业,不失为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目前全市野生动物驯养专业户达48家,年产值2000多万元,虽然尚未形成规模、品牌,但其潜力已初步显现。
发展产业: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产业,从娄底的实际情况看,可选择发展野鸡、七彩山鸡、野猪、虎纹蛙、黑斑蛙、兰孔雀、乌梢蛇等驯养繁殖产业。
政策依据:2017年1月1日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条、第二十五条、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了人工繁育的条件、依法许可的责任。
外地经验:益阳市大力发展黑斑蛙产业,2017年已达160多家专业养殖合作社,流转农田7000余亩。每亩产蛙1000-3000斤,每年产值达2亿元。真正做到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脱贫一批农户,搞活一片市场。
本地典型:双峰甘棠金联村李小明2016年成立会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30多户、172名贫困人员入股合作社,发展特色种养业,其中,养殖黑斑蛙10亩,放养鸡5000只、养羊100头。年产值突破100万元。双峰县杏子铺镇双源村妇女致富能人曾海南,2013年成立野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60亩,养野鸡500只、土鸡2000只,带领周边175名贫困人员养殖3万多只,使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万多元。
新化县华垠正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率先在新化养殖黑斑蛙,并迅速发展壮大,是目前新化规模最大的一家黑斑蛙养殖基地,拥有场地200亩,年产值350万,聘请贫困户工人20余人,月工资3000余元。目前,新化县的青蛙养殖业如雨后春笋,以良好的势态发展了起来。黑斑蛙养殖业的发展,振兴了农村经济,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部分村民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姜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