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军:对娄底城市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客观地看娄底,我们曾引以自豪的“十里钢城”遭遇了产能过剩,“百里煤海”也面临资源枯竭;而现在经过娄底的5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高铁既是交通优势,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容易产生“虹吸”效应,抽走娄底的人、财、物,导致娄底城市边缘化。在全球化经济大背景下,娄底如何实现成功转型?我在此抛砖引玉谈点粗浅看法。
创新引城。创新引城就是依靠创新引领城市发展。全国其他城市,特别是长株潭一体化两型社会给娄底带来巨大的挑战,当娄底不能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不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大的城市在用这些东西吸干你的活力人群。而“创造需求”其实比“创造供给”更加困难。建议娄底全方位加大改革创新,特别要推动观念革新。
交通融城。娄底已开通的高铁和高速公路,加上正在提质扩容改造的城市路网,凸显交通优势,可以利用好全球化、互联网、3+5城市群等新地理观做好融城策划和战略扩张,让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资金流涌向娄底。
产业兴城。娄底产业结构单一,很难做到多元化发展,那么我们应该找到娄底重生的新火种,比如:让健康养老产业积极发展起来,营造好“全健康、新乐活、泛家庭、老人力”的全新养老产业。当然这需要引进大企业,留住好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人才活城。要重视人才战略,建议政府与银行共同推出“创业贷”“人才导入基金”,对好项目、高精尖人才实行政府贴息的基金和贷款,让娄底成为众创之城、活力之城。
文化润城。娄底人文资源有蚩尤、曾国藩、成仿吾等为代表人物的梅山文化、湘军文化、教育文化等等。要找到娄底文化真正的“魂”,让复兴文化滋润娄底。可组织制定《娄底街区文化建设规范》,打造好街区文化风貌。
旅游旺城。旅游经济的本质,就是以“游客搬运”来实现“消费搬运”。个人认为,旅游是娄底经济复苏最重要的途径,可以从规划和路径选择入手。建议娄底除“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秀美山水游以外,还可以搞工业旅游,如涟钢可搞一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科普游,锡矿山遗址可搞下井采矿体验游。
生态美城。有些城市没有河流都要开凿人工河,而娄底有孙水和涟水河流经城区,应重点保护好水资源,做好城区沿河生态风光带,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娄底唯有勇敢面对城市转型,才能聚人、兴人、兴产、兴城。(编辑/姜友富)
责任编辑:姜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