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合 > 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规划设计
下载新娄底APP
(株洲站)
(株洲市一角)
考察,一半是个人兴趣的力量,一半是外界的推力。也许人性骨子里还是希望获得认同获得肯定,存在感有时就是行动的动力,虚荣心在撑大自己想法的同时,继续在燃烧着血液,但我愿意把它解释为追求,追求一种专业领域的获得,追求一种生活中无须阿谀奉承的惬意,在奔跑中感悟,在追求中慢慢变老。
如果不是前几篇考察文章获得大家积极的关注,应当不会在刚从衡阳回来后几天就去株洲,奔波虽是兴趣使然,但体力毕竟有限,休整也是为了更好的出发。株洲其实已经去过几次,但每次都来去匆匆,过眼没过脑,更没过心,非主动行为或跟随行动往往走过就忘,收效甚微,踏踏实实用脚去丈量才能真切感受这一方热土的温度,才能够静静地去与她对话。
原以为去株洲万千的选择方式,高铁、普铁、汽车、开车,无论哪种方式都一个半小时左右,打开铁路12306,竟然发现娄底至株洲坐高铁很不方便,一天才两趟,上午十一点半,下午三点多,时间竟要八十分钟,作为湖南重要交通枢纽的株洲,看来在高铁经济时代,其交通枢纽地位还是有所下降,南北畅通,东西向却受阻了。既然高铁不方便那就坐普铁吧,普铁两个小时20块钱,性价比高,还能体验几年未坐了的普铁。再次坐绿皮车感觉有种穿越感,已经进入高铁时代又要退回到普铁,真好像又回去过苦日子,心中极不情愿,想起它的拥挤它的脏乱,特别是它速度的缓慢,还是生出些许的无奈。到达株洲老站时,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广场处处透着熟悉的味道,曾经四年时间无数个夜晚来到这里进货,大包小包的场景历历在目,只是这些南来北往的人群中,加入了太多新的面孔,一代又一代,背着背着就老了,而这个小小的车站广场依旧静静的在这里无怨无悔的迎接南来北往的旅客。与出高铁站不同,出高铁站一般从城市新区开始,而普铁则一般在城市老区,我从哪里开始我的第一个点呢?
城市而言,它的特色在哪里?识别性在哪里?留于世人印象里的代表这个城市形象与精神气质的地方在哪里?这些东西或地方应当有一定的历史底蕴,承载着这个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去北京,首先想到的是天安门、长城等,去长沙想到岳麓山、橘子洲头,去岳阳想到岳阳楼,去衡阳想到石鼓书院、塔,来株洲我首先想到什么呢?毫无疑问应当是工业,他的工业的发达,物流与批发市场的繁荣曾经名震三湘,工业遗产文化应当是非常深厚的,这在株洲湘江风光带上展示动力机车的实体模型已经说明一切,在近几年的株洲城市转型发展中,污染重的企业慢慢搬离了城区,城市正在向第三产业倾斜,但是工业文化应当已经在株洲身上烙下了深深地印记,它曾经繁荣了这座城,工业乳汁过去现在与将来都将继续哺乳着这座城市。
就从老城区开始吧,时而公交,时而走路,走走停停,一路感知一路思考,作为城市老城区而言因为受历史的局限和当时环境与理念的影响,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路网结构密度、建筑形态与立面、停车位、配套设施等等,但株洲老城区整体感觉还是不同于其他地方,虽然有些街道人行道上也乱停乱放,但整体感觉这个城市的老城区干净整洁,城市尺度空间合理,绿化环境好,没有脏乱差和拥挤的感觉,特别是神龙公园,园内古树参天,水面宽阔,鸟语花香,真是市民纳凉的好去处。站在株洲大桥上,远望湘江两岸,高楼林立,江水滔滔,可惜还是感觉江景欠佳,城市天际线不够丰富,开敞空间、虚实对比、建筑形体与立面还是少了点韵味,很明显,湘江两岸城市设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沿着天台路一路向西,道路的开敞,城市尺度空间的宜人,绿化的精致都让人感觉一个城市什么叫宜居,虽然还有提升的空间,但干净整洁的路面,大覆盖率的绿化,让你感觉走在大树掩映之中,贴心的路边小凳,共享单车,通透清爽的绿化设计,都让人不由得放慢脚步,想休憩片刻。来到市政府大门前,威武的大门立在马路边,设计显得庄严威猛,少了亲切感,作为为人民服务的部门,政府大门设计应更多的体现开放包容的涵义,然而现在的政府大门设计似乎都忘记了这一点,走得进来,一池湖水立于政府大楼前,这个11层高的建筑很明显也有一定的历史了,与城市欣欣向荣的发展基调似乎有点不入,政府大楼的高度、体量与周边空间尺度的对比显得办公楼有点弱小,有点小气、老气,当然,我们希望政府办公楼越低调越节俭越好,但必要的外部装修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体现着政府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体现着城市的活力。
沿着天台路走是因为天台路是株洲城市最重要的一条东西向主干道,也是形象之路景观之路,路的尽头是代表株洲形象的炎帝广场,广场呈扇形,主体建筑是巨型的炎帝神农氏雕塑,有文化、绿化、集会、商贸等功能区,整个广场突出体现文化性、纪念性,也体现了株洲这座新兴工业城市的现代特性,特别是神龙湖的设计,原生态、自然驳岸的设计手法体现的非常到位,绿化品质,慢行系统,周边建筑高度形体的控制都较好,20年了广场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足以证明广场有他的独特性和吸引力,我想,要是株洲像重视挖掘炎帝文化一样,高度重视挖掘工业遗产文化,也在合适处建一个展现株洲工业文化的主题公园那该多好,这一并驾齐驱的两架文化马车将助飞株洲,将丰富城市内涵。
夜晚的株洲是繁华的,车水马龙的路上妩媚琉璃,一江碧水向西流去,奔腾一天的江水此刻变得平静起来,寂静地听两岸人们莺歌燕舞,看芦苇深处情侣呢喃,和夜钓者悄悄说话。可惜湘江两岸的亮化设计虽然灯火辉煌,但觉的整体感不强,特色不明显,以静态灯光为主,缺动态、文化设计,照源过于单一,层次感不强,反倒是西端桥头的灯光设计与风光带融合在一起让人感到温馨舒适,在江边闲坐暖暖的喝一杯咖啡那是何等的惬意!在这个已经进入休闲化的社会,夜经济越来越受到城市人们的重视,再停留于过去怕浪费电的思维时代,无疑将失去夜光经济带给这个城市的好处,越夜越精彩正成为城市生活的潮流。强化重点部位的亮化不仅是展示城市魅力的需要,也是拉升城市夜经济的举措,让夜晚的城市充满活力,何乐而不为?
株洲湘江风光带早已名声在外,它的休闲性、舒适性、文化性,原生态、生态化、自然化,可以说是匠心独用,很好的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场所,漫步在江边,任晚风轻轻拂面,卸去白天担子的人们静静享受着这夜晚的宁静,享受着这江水的柔情,我爱这样的夜晚,我爱这样人性化的设计,我爱这样的城市。
如果说株洲之行什么地方最打动我,那我毫不犹豫的回答,除了夜晚江边的晚风,应当属高新区的栗雨湖了,这个依山就势人工打造的湖由三个小湖组成,三级筑坝,梯级组成,周边建筑次序感、开敞空间、城市天际线极强,极富美感。进入湖边,芳香扑鼻而来,一声声翠鸟在耳边歌唱,满目青山,山、水、建筑倒影在水中熠熠生辉,精致小山设计,原生态湿地造景,自然山体的保留并进行园林化设计,沿岸设亲水平台、水上栈道等景观,方便游人游览,这样好的环境,这样的生态化的社区,任谁都愿意在此停留,居家置业,这里应当就是株洲宜居城市最好的诠释,它的理念的先进性,它眼光的独特,它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维都值得学习和效仿,早已抛弃了重建筑轻环境的初级做法,先生态再生活后生产的“三生”理念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一座城市与人一样,舍得舍得,你只有先舍才能更好的得,舍得出城市品味,舍得出亮点出精品。如果说栗雨湖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到得湖西边来,看对面美的城的房子还是显得密了点,天际线空乏了些,空间的通透性稍显不足,相比西岸的佳兆业空间感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面。以栗雨湖为中心打造的高新区的核心区已基本形成,这个产城融合的典范正以她清秀的面容,良好的环境吸引这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在这里集聚,进一步助推高新区的发展。
沿着高新大道至炎帝大道再至株洲西站,沿线都是些大楼盘,中建、恒大、美的、佳兆业、华晨等等国内一线房企纷纷抢滩株洲,每一个楼盘都大,每一个楼盘都美,高新区已经展现出了大城市的气派和骨架,已经气势汹汹向高大上的城市进军,这里,我感觉到了株洲飞速发展的势头,这里,我感觉到了株洲被大型房企扛起来跑的趋势,所有大型楼盘基本上是一个模式,“环境高品质,产品高低化”,一个楼盘内一部分高层一部分别墅,高层基本上是百米,城市空间比较单一,层次感不强。虽为高新区,感觉其实已是房地产在领跑,而实体企业的势头似乎非常自觉的缩起了脖子,未来的高新区将走向何处?城市的发展,永远是以产兴城,没有了产业的支撑,再好的居住环境,城必将是空城。
株洲应当是美的,我从老城开始起点,到新城结束,从株洲的过去、现在到株洲的未来,犹如一段美妙的音符,从低潮到高潮,似乎明白一个道理,于不同城市的发展而言,旧城区比管理,而新城区则比魄力和理念了,城市的发展它需要一个标志性的空间,用以承载和展示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没有这个空间,犹如城市没有灵魂,让人找不到方向,找不到认同。沙里宁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他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株洲这本打开的书,正翻到最精彩的篇章,家乡娄底当后发赶超,精彩在未来。(编辑/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