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合 > 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 > 法官风采

邱乾坤:坚守,缘于信仰

——记涟源市人民法院桥头河法庭邱乾坤

2017-01-09 12:58 娄底新闻网 梁成文 刘笑贫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娄底新闻网涟源讯(通讯员 梁成文 刘笑贫)桥头河镇地处涟源市北部,清乾隆年间始有桥头河之名,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成立于1955年的涟源市人民法院桥头河法庭,位于该镇洪桥社区,辖区常住人口25.4万人。在这里,有一名平安古镇的守护者——桥头河法庭庭长邱乾坤,从1988年上班第一天起,一直扎根在此。“优秀法庭”、“五好人民法庭”、“十佳人民法庭”、“娄底市模范职工小家”等称号,见证着他由风华正茂的青年俊杰成长为一名两鬓斑白的资深法官。

“家园式”的法庭

“我们的法庭管理力求基层特色,桥头河法庭的‘家’元素,让每一位辖区内的百姓都能感受到法律的亲切,体会到法律的威严。”涟源法院的党组书记、院长曾文彬如是说。

2012年竣工的桥头河法庭,从选址、规划,到每一片砖瓦,都凝聚着邱乾坤的辛勤与心血。花草要浇水、灌木要修剪、乒乓球网要修补……有如一位管家,邱乾坤感慨:法庭是我的家,我岂能不爱护它!

走在庭院,只见树木错落有致,虽说是冬季,仍有许多盎然的“绿色”。前院圈出小块牧地放养着两头山羊,对于我们这些陌生人的来访,并没有显得害怕,只顾低头吃草。“这是一起相邻权纠纷案的‘证据’,因为调解协议还有几天才能履行,所以羊就暂时寄养在这。”庭里的书记员指着羊对我们说,“法庭鸡毛蒜皮的事多,但邱乾坤告诫我们群众利益无小事。”

院里竖着几个宣传栏,展示着立案程序等普法知识。几间干警宿舍整洁有序,庭院里安放着几架健身器材。一个自建的小池塘里,几条鲤鱼悠闲地游着。想不到在这个喧闹的镇上,还有这样一处美妙风光。

“家庭式”的调解

步履矫健的邱乾坤,黝黑的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干练的眼神透露着含蓄的威严,匆匆从外面送完传票回来,裤腿上仍沾有不少泥迹。听到立案室里的争吵声,邱乾坤来不及与我们寒暄,很快投入了工作。“怠慢各位,我们法庭辖区大,案件比较多,不及时解决,我的心里头也不踏实。”邱庭长对我们说道。

立案室里有三起案件的当事人,都是与婚姻家庭继承相关的纠纷。起争执的是一起赡养纠纷案件,两姐妹彼此互不相让,甚至不惜大打出手,而两位七旬老人在旁边直抹眼泪,让人看着心酸。邱乾坤用通俗易懂的当地语言从法律的角度,结合农村传统道德观念进行教育;同时,其他案件的当事人也纷纷对两姐妹进行劝解。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说服引导,两姐妹终于想通了事理,解开了心中的疙瘩,并表示愿意改正错误,好好赡养老人。

面对辖区面积广、社情复杂等困难,邱乾坤探索出一套自己的办案模式——家庭式调解:将多起案件的当事人聚集在一起,通过邻里乡亲的劝导,像拉家常般谈话调解,适时地用法律法规教育引导,从而高效地化解矛盾纠纷。

2015年桥头河法庭受理案件670件,结案715件;2016年受理421件,结案422件;而一名审判员、一名助理审判员、一名书记员,便是法庭的人员配置。正是因为有了“家庭式调解”,法庭的案件调撤率高达75%,成功缓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

“家访式”的服务

28年间,邱乾坤走遍了辖区内所有的村子,哪家有不能调解的矛盾纠纷,便会出现在那里,哪家有困难,就会有他家访式的服务。老人们提起老邱,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年轻小伙笑称,“我们这代人都是邱叔叔看着长大的,我们怎能不听他的呢?”

庭长办公室,只有几张木制的沙发,桌上堆积着众多案卷资料,一张写着八项事的便条是他一天的工作日程。在这里没有八小时制,也没有白昼与黑夜之分,无论多么疲惫,只要面对当事人,他都以微笑相待。朴实的话语和诚恳的眼神中透露的是他内心的坚定。

“镇上的大街小巷、乡村的大小马路我都烂记于心,这里的村民都成了我的亲友,我愿意一直留在这里。”邱乾坤结合辖区内的实际情况,以主动预约上门服务为主,电话访谈为辅,建立起一套“家访式”的服务机制。因此,该庭在立案时结案的案件为18%,送达传票时协调结案的为16%,抓住每一个与当事人接触的机会,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庭前,是“家访式”服务的要义。

乾坤的书柜里堆叠着一张张荣誉奖状和一枚枚立功勋章,在时间的沉淀里,它们记录着一名法律人的初心。二十八年如一日的坚守,这是多么深厚的情怀,他守护的不只是法庭,还有他的“家”和他心中的信仰。路还很长,生活还会继续,他还将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刘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