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合 > 法治娄底 > 基层普法

娄底市“六五”普法纪实与“七五”普法展望

2016-12-31 13:10 娄底新闻网 刘时长 刘云青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2011-2015年“六五”普法期间,娄底市司法局牵头,牢牢把握“分类普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为根本,以提高社会法治化治理水平为关键,扎实开展“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我市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13年被评为“全省法治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全省依法行政优秀单位”,2016年冷水江市娄星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六五”普法先进县(市、区),金竹山火力发电分公司、市审计局等10家单位被评为全国、全省“六五”普法先进单位,张喜群等2人、何一波等15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六五”普法先进个人。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要想打一场有把握的战争,首先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普法依法治理这场战役里,充分的“组织、经费、人才”准备,同样是打好这场战役的保障。

娄底市委、市政府把贯彻“六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及公共服务体系中,多次召开各级会议,动态解决各类实际困难。各级各部门也相继建立和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各司其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运行机制。

进一步加大了对普法工作经费的投入,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本级按人平0.15元的标准将普法依法治理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每年另行安排20万元的法治建设经费,冷水江市投入普法宣传经费100余万元,娄星区每年预算普法经费15万元。

全市择优组建了普法讲师团、法律顾问团、法律明白人、法治副校长、基层调解员、普法专干、普法志愿者等10余支普法队伍,共3万余名普法工作者。这一批人,有如一批火种,在湘中大地,撒下了法治的种子。

于是,在机关单位,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讲法、任前考法、年度述法;在社区,身边的社区律师为居民耐心地解疑释惑,“法律明白人”、“法治长廊”、法治社区公园及时为群众速递新法、新规;在农村,别出心裁的法治文艺节目时有上演,一个个寓教于乐的歌曲、小品将法律常识送到了群众“心坎儿”上;在企业,律师服务、法律顾问团保护企业健康发展;在学校,法治课堂、法治教育基地、“百名法官进学校”、“现场模拟法庭”培养着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法治搭台 宣传唱戏

“普法”的首要任务,自然是“广而告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司法局牵头,各地各部门齐抓共管,以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法律六进”为载体,运用各种电视、报纸、网络,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群,开展了全方位多层面覆盖的宣传: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和干部群众学法用法需求,把普法工作与项目建设、征地拆迁、信访维稳、打黑除恶、关停小煤矿、化解民间融资风险等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和流动人口等六类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坚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春节“五送下乡”、“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日、5月农村法治宣传月、6月安全生产月、9月青少年法治宣传周、“12.4”国家宪法日暨全民法治宣传日……一个个重点时段,不断掀起群众性集中法治宣传教育热潮。报刊、电视、电台、培训机构,网络、微信、微博、手机报等等,各方媒体齐集合,有效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潜移默化中,守法、护法的种子,已深埋在娄底市民的心间。

普治并举 防控结合

只有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用法。也只有有了完备的预防,才能让一切都“尽在掌控”。除了进一步加大警务、审务、检务公开力度,促进公正司法之外,全市共投入1.4亿元建成“天网工程”,完善110接处警可视化指挥调度机制和多警种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建立点线格网整体关联的防控网络,织严织密“5分钟治安控制圈”;建立以派出所为主体,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群防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可防性案件发生。市检察院建立和完善举报电话、网上信访、来信、来访“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建立“民事监督案件受理工作新机制”;市中院率先在全省发布首个民事审判蓝皮书和行政审判“白皮书。”

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开展“牵手重点工程、中小企业法律服务活动”和“法援苍生、与您同行”系列服务活动。全市综治、公安、法院、交通、税务、质监、食药监、教育、文化等部门集中行动,深入开展打击黄赌毒、盗窃抢劫、PS犯罪、电信诈骗、黑恶势力、“三强”行为、拒不执行判决犯罪行为、偷税漏税、假劣商品,以及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学校周边秩序和游戏厅、网吧等专项治理活动,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展望未来 任重道远

随着“六五”普法时间段的结束,娄底市的普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和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8个村(社区)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47个村(社区)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2家单位先后获得2011-2012年和2013-2015年的“全省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称号,和谐娄底建设步伐加快。

在接下来的“七五”普法时间段,全市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法治娄底建设新要求,以提高全体公民的法治观念和全社会的法治化水平为总目标,以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和青少年)为教育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做到法治意识全面树立,普法机制全面完善,法治文化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全面深化,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各项工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娄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饶美丽健康祥和的新娄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突出重点 全面推进

“七五”期间,娄底市将以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大局;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群众;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坚持创新发展,务求实效为基本原则,突出法治理念和重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宣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党内法规建设的生动实践,使全社会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普遍遵循。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民基本权利、依法行政、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人民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和全社会尊重保障人权的意识;大力宣传市场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树立保护产权、平等交换、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意识,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健康运行;大力宣传金融、税收、统计、安全生产、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治安、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宗教、消防、禁毒等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大力宣传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人民调解、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宣传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的过程及成效,着重做好娄底市新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宣传工作,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把党内法规学习融入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全市党员牢固树立党章意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打造体系 覆盖城乡

娄底市将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将以娄底中心城区“二园一带”(珠山法治文化公园、龙眼法治文化公园、孙水河南岸法治文化风光带)建设为引领,建成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5个、市级法治文化示范点10个、县级法治文化示范点50个。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民俗文化融合发展,形成覆盖城乡的法治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法治文化产品开发。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行的模式,建设鼓励各类文化团体、组织和个人开展法治文艺作品创作及传播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行以政府购买的方式开发法治文化产品,扶持、引导文化企事业单位开发推广法治影视、法治戏曲、法治动漫等法治文化产品,确保法治文化产品有效有序供给。

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积极搭建公益性法治文化活动平台,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采取举办法治文化节、法治文艺汇演、法律知识竞赛、法治书画展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法治文艺展演展播、法治文艺演出下基层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文化需求。

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使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高全市公民思想道德水平,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创造良好人文环境。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回首过去,披荆斩棘、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信心满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更加法治、文明、幸福的新娄底。(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