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经过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可讲是迄今为止其他金融机构是无法比拟的,特别是近几年,因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国家重视“三农”及农业等原因,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受到了广大农民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广泛赞誉,同时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及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在现阶段,乃至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基层信用社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增强支农后劲
提高存款总量,切实做大存款规模,优化存款结构,要加大公关力度,积极主动争取财政性资金对公存款,争取更多的行政事业单位、更多的企业在农村信用社开设基本帐户,不断优化存款结构,争取更多的对公存款和活期存款,降低筹资本,提高综合效益,着力在全员揽存、以贷引存、服务稳存、激励促存等方面下功夫,建立起存款稳步、匀衡增长的长效机制。
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信贷资金需求与信贷资金盘活之间的矛盾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中小型个体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济组织、以及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和效益低的特征,容易造成信贷资金高风险性,农村信用社在近60年的发展过程中,所投入的支农资金有很大部分难以收回,形成了大量不良贷款,依约还贷成了空话,不良贷款盘活困难重重。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三农”及其产业链条进行全面支持,对农村公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平衡增长信贷投入支持地方经济建设。通过创新业务品种,多层次服务“三农”,针对农民的金融需求,实行贷款、理财、咨询等综合信贷产品服务,为农民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做好小额贷款的推广,支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农户小额贷款的管理制度,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对农村贷款不应“一刀切”,不要把投向中、小型企业贷款的比例控制过死,应该宜农则农,宜工则工,支持农户发展种、养中小型企业,加大对有产品、有市场、有销路、有信誉的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促其健康发展,带活农村经济,盘活信贷。
加大力度盘活沉淀资金
对于农村信用社沉淀资金,特别是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除农村信用社自身加大清收力度外,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尤其是对逃废债、故意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单位和个人应采取各种措施予以制裁,以此增强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资金实力和后劲,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编辑/邓向群)
责任编辑:邓向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