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合 > 专题活动

涟源市民政局祝全市人民新春愉快!

2016-02-04 13:42 娄底新闻网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IMG_1965

涟源市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邱许爱)

班子成员合影

(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

羊献银毫书捷报,猴挥金捧迎新春。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涟源市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邱许爱率全局干部职工向全市人民拜年!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涟源民政工作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祝福!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胜意!

近年来,涟源市民政局在涟源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省、市民政工作要点,以全面深化民政事业改革和加强民政法治建设为驱动,以法治思维、改革思维和创新思维谋划民政工作,全面推进全市民政工作的转型发展。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单位、全省民政新闻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救灾减灾工作先进单位、县市区慈善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福利彩票销售工作先进单位、娄底市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娄底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娄底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一系列荣誉。

一、着力“精准救助”,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作用。在2014年城乡低保重新评定的基础上,涟源市民政局聚焦低保、五保重新申报审批工作中未解决的突出问题,出台了《全面清查全市低保、五保政策落实情况的实施方案》,以落实低保、五保政策为重点,开展“四个全面”大清查。同时启用乡镇(办事处、经开区)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由乡镇直接受理各项社会救助申请,按季上报审批,彻底解决“迟保”、“漏保”和“指标保”的问题。此次大清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盲区,不漏死角,切实打造了涟源民政“阳光低保”品牌。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月均对象14674人,月人均补差达259元;农村低保月均对象41257人,月人均补差达119元。全市五保供养五保对象9237人,分散供养标准达到2900元/年,集中供养标准达到696.7元/月。伏口、枫坪、茅塘等3所乡镇敬老院新改扩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与此同时,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救灾救济及时有效,慈善救助惠及留守儿童,“福彩有爱,孤老不独”等公益项目惠及贫困家庭,在这一系列强化兜底保障措施下,涟源市救助体系不断完善。

二、着力“三项指标”,扎实推进小康建设步伐。涟源市民政局将提升小康建设三项指标与养老服务、社区建设三者有机融合,协调发展。一是以提升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推进健康养老。失能、半失能老人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面达72%,同时在养老服务中引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继续推行60岁以上老人意外伤害保险,此项工作在全省同类工作中名列前茅。新增46个农村幸福院项目(床位共100张,其中遴选出26个村作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7个社区开展了老年人日托服务,七星街镇七星村、六亩塘镇笃庆堂社区和蓝田办事处所有社区先后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开展百岁老人祝寿、老年人生活质量抽样调查等特色工作,营造了敬老爱老良好氛围。同时,开展乡镇敬老院许可证办理与法人登记手续,对全市养老机构开展规范化管理大检查、消防安全大检查,进行集中整治,有力推动了全市养老机构健康发展。二是以提升城镇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与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推进基政、社区建设。认真指导村(居)委会依法开展村(居)务公开,在全市908个村设立了村务公开栏,以市两办的名义下发了《涟源市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涟办发〔2015〕49号),规范村(居)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协助市组织部举办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对桥头河镇等12个乡镇的新任村秘书和民主理财小组组长280余人进行了业务培训。与市财政局联合下达《关于拨付乡镇无房社区建设资金的通知》(涟财社指(2015)21号),乡镇无房社区服务用房建设补助资金120万元,涉及11个乡镇23个乡镇社区。通过测评,涟源市城镇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达97.7%,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未96.4%。蓝田办事处光明山社区、罗家佃社区,六亩塘笃庆堂社区,石马山梅园社区被评为湖南省和谐示范社区,孙水河社区等3个社区被评为娄底市首届最美社区。

三、着力“法治建设”,全面深化民政事业改革。一是与多部门联合发文出台《涟源市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实施方案》,每个乡镇(办事处、经开区)开设了社会救助窗口,实现了救助服务平台向乡镇一级延伸。二是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实施意见》和《涟源市行业协会与行政机构脱钩的实施意见》,实行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推进各类社会组织在机构、人员、财务等方面与行政机关脱钩。三是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积极探索建立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工为核心,以社团为抓手的“三社联动”新路子。四是邀请市法制办工作人员授课,扎实开展“三清单一清理”工作,认真梳理工作职责,开展职权清理,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五是出台了《信访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对各次信访内容的处理进行了细化,召开了专题信访工作会议暨逐级走访业务培训会议,并以首问责任制、“四访”加深工作主动性,民政事业改革不断深化,民政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着力“军民和谐”,切实提高优抚安置水平。一是严格落实各项优待抚恤政策。逐步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涟源市优抚定点医院由原定5个定点医院扩展到了20个乡镇卫生院,并将康益馨药房纳入到门诊取药定点药房,真正让优抚对象得到实惠。共申报补办评残人员8人,调整残疾等级19人,评定残疾等级6人,共资助重点优抚对象9263人参加医疗保险共计196万元,通过“一站式”网络平台为685名重点优抚对象解决医疗补助310万元,为一至六级伤残军人支付门诊和住院补助270万元。二是采取劝访、下访、约访、导访的形式,扎实有力做好复员退伍军人信访维稳工作。共回复和办理领导批交办来信来访37件,处理各级集体上访事件41件次,接待来访优抚对象3000多人次,没有因政策落实不到位引起上访。在重大节日及会议期间,没有出现赴省进京上访情况。三是稳步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今年共安置符合政府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士官)127人,其中工作安置126人,另外1人办理自谋职业,并对2014年度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进行了安置资格初审,预计在11月底进行笔试。四是扎实开展双拥创建工作。全力支持部队建设,在市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市里主要领导带队到驻军单位慰问官兵,并在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的基础上,围绕“深入、扎实、有效”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双拥工作,举全市之力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同时军休、荣军工作卓有成效。

五、着力“以人为本”,提升社会事务服务质量。严格落实孤儿保障政策,2015年以来全市新增孤儿43人、超龄停发52人,现有孤儿929人,其中散居孤儿757人,集中供养172人。中央、省财政预拨孤儿生活补助资金426万,涟源市在足额发放上级补助资金的同时,通过将孤儿纳入低保或五保范畴,不足部分由市财政配套的办法,保证了孤儿供养标准达到散居孤儿不低于600元/人、月,集中供养孤儿不低于1000元/人、月。通过“孤儿保障大行动”项目为1150名孤儿及困境儿童提供了重大疾病公益保险,为每一位受助儿童及其监护人建立了信息登记表、发放公益保险卡,进一步保障了孤儿及困境儿童的基本权益。此外,婚姻登记、收养登记、老区工作、殡葬改革、福彩销售和福彩活动、双扶、禁毒、工会、计划生育等工作同步推进。截止到目前,依法办结收养登记108件,解除收养登记1件,接待咨询群众近2000人次;办理婚姻登记9228对,办理离婚登记2625对,补办结婚证1612对;殡改执法完成执法任务15起,火化遗体484具,其中火化特殊群体遗体236具,减免费用205万余元;新建3个彩票销售亭,福彩2015年销售额达5100万元。

六、着力自身建设,深化省级文明单位创建。一是不断加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婚庆文化产业园建设初步试水,烈士纪念园、社会福利院综合楼、救助站养老综合服务大楼、市第二光荣院建设项目正加快推进;投资300余万元的高标准火化车间,安装了3台火化机。3月25日民政部工作组来涟调研该院建设情况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二是深入开展“一进二访”精准扶贫活动,局系统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帮扶3户,其他党员干部每人帮扶1户,共104户,确立了以班子成员带头,副科级干部为主干,全体党员共同帮扶,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扶贫总体框架。三是规范公务用车、公务接待、财务管理制度、办公用品采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实行上、下午两次指纹考勤;坚持周一集中学习制,严格会议制度,会议对号入座;四是深化创建文明单位,开展了“微心愿”、“平安清明”,为白血病儿童、荣军老人献爱心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并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重点开展好关爱空巢老人、孤残儿童等;举办了“社会公德”、“敬老孝亲”、“家风正、国风正”道德讲堂;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先后组建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组队参加了“沪农商杯”羽毛球赛;先后组织开展了春节春联征集赛、“七·一”红歌赛、“爬山赛”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创建活动,整个涟源民政呈现出“体制顺、人心齐、干劲足、亮点多”的良好态势。

2015年涟源市民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强的工作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保障和服务民生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民政工作的规范化程度还不够高,有些民政干部自律意识和依法行政、为民服务意识还不够强,社会救助总体水平仍然偏低等等。这些,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年,涟源市民政局将全面运行社会救助平台,成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进一步规范完善城乡低保,有效落实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政策,加强敬老院管理,提高五保床位数量;加大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对所有受灾对象实行备案制;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开展形式多样的双拥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国家级双拥模范城;提升村(居)民基层民主自治率,按“三位一体”、“四有一化”要求落实好;积极促进慈善、福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福彩公益活动;严格按程序、标准、范围实施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工作,继续推进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增加养老床位,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加强婚姻和收养登记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作用;深化殡葬改革,搞好殡葬服务,为群众提供便捷的丧葬服务;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对求助人员及时实施救助;开展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合并建制村工作,计划设置居民楼门牌;做好创文及全面深化改革民政等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