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集合 > 专题活动

新化县农业局恭祝全市人民新春愉快!

2016-02-05 13:46 娄底新闻网 潘琳,方俊

下载新娄底APP

一 分享 一
一 评论 一

党政抓科学精研趣理酬大地    工农重生态普种仙桃慰神州。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新化县农业局全局干部职工向关心、支持农业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和美好祝福!恭祝全市人民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欢乐!

2,县委书记胡忠威、县委常委杨韶红、农业局长曾绍宏在梅山源酒业指导工作

新化县委书记胡忠威、县委常委杨韶红、农业局长曾绍宏在梅山源酒业指导工作

4县委常委杨韶红、人大副主任张陆林、农业局长曾绍宏陪同省农业委领导指导玉米生产

新化县委常委杨韶红、人大副主任张陆林、农业局长曾绍宏陪同省农业委领导指导玉米生产

8局长曾绍宏,副局长邹定忠上门开展农技服务

农业局局长曾绍宏,副局长邹定忠上门开展农技服务

5,局长曾绍宏,副局长邹定忠、康忠访在农产品加工企业指导

农业局局长曾绍宏,副局长邹定忠、康忠访在农产品加工企业指导

新化县农业局按照年初经济工作会议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科学部署,统筹协调,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粮食生产全市考核排名第一,被确定为现代粮油生产示范基地县,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猛,被列入湖南省新一轮茶叶产业重点布局县,享受全省茶叶主产县待遇,天鹏生态茶园被确定为国家标准园基地,成功举办首届水酒文化节,千年稻作与水酒制作体系申报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梅园成功申报全国五星级休闲农庄,为新化县首家;科技兴农服务能力不断强化,石冲口镇农技站获“全国首批五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殊荣;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被评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强科技,破瓶颈,粮食生产传捷报

农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方针政策,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粮食生产的体制机制,把发展双季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任务来抓,整合涉农资金向双季稻生产乡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有效治理耕地抛荒,强化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生产提供坚强保障,双季稻面积稳中有升,玉米面积、产量均名列全省前茅。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129.57万亩,总产49.5万吨。始终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以推进,支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化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次超过1000户。

转方式,调结构,特色农业成绩斐然

立足资源优势,精心培育、全力扶持发展茶叶支柱产业。多次向省农业委汇报协调,被列入湖南省新一轮茶叶产业重点布局县,享受全省茶叶主产县待遇,茶叶产业风生水起。目前,全县拥有渠江薄片、紫金茶叶、天鹏生态园等茶业开发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5万多亩,茶叶产能达到2500吨,茶叶综合产值突破2.5亿元。

中药村产业呈现稳定健康发展态势,形成了以金银花、玉竹、百合、厚朴等为主要品种,辅以黄精、茯苓等地方特色品种齐头并进的生产格局,全县有1000亩以上种植基地17个,5000亩以上基地2个,10000亩以上基地1个,面积发展到15万亩,产值达3.5亿元。

积极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县蔬菜基地、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多个,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9万亩,新增蔬菜面积1760亩,拥有专用菜地面积2300亩,蔬菜总产量33.8万吨,总产值8亿元;其中商品菜播种面积8.8万亩,产量20.8万吨,除保障县内居民日常生活外,外销其他县市12.5万吨,蔬菜种类多样、总量充足、市场供给平衡、产销两旺,蔬菜产业成为全县种植业中除粮食生产以外的第二大产业。

抓龙头,塑品牌,产业推进强劲有力

以茶叶、水酒特色产业为支撑,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由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全年新入统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完成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23亿元。培优做强“前进”食品、王爷山食品、新化茶叶、新化水酒、白溪豆腐、“秦田香”稻米、“新农仓”蔬菜、“资水鸭霸王”等农特产品品牌,示范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全面发展。

茶叶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2015年,新扩建完成高标准茶园5000亩,全县茶叶面积达到5.5万亩,引进梅山峰茶叶有限公司,合同投资2000万元,到位资金1000万元;新建茶叶良种繁育基地1个,总投资1200万元,国家财政投资500万元。渠江薄片茶业公司参加“从北京到乌兰巴托”中国茶文化艺术展和“2014澳大利亚中华文化节”两次大型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获得好评。今年8月,该公司申报的“渠江薄片”经专家严格评鉴,入选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登陆米兰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颁奖殿堂。

“新化水酒,天下独有”。为加速推进全县水酒产业建设,主动协调,积极参与,全力争取新化千年稻作与水酒制作体系申报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支持成立新化水酒产业协会,并于今年10月成功举办新化首届水酒文化节,以节为桥,以酒为媒,打造新化水酒特色名片。以“品牌强企富农”为切入点,按照生态化、质量化、品牌化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目前拥有紫鹊界贡米等“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注册农业商标28个。

重内涵,张个性,休闲农业风生水起

积极推进农旅对接、促进农旅互动,大力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强化农业产品、农事景观、乡土文化的创意设计,农村文明、农业文明变得可消费,休闲农业呈现“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为现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全县共拥有国家级休闲农庄4家,省级休闲农庄18家,新化县相继获得多项“国”字号殊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了享誉全国的一张名片。

重监管,严执法,安全“篱笆”坚实牢固

坚持“四严”标准,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环节加以落实,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全年检验检测样品2856批次,合格率达99.9%;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共抽检样品278批次,检测合格率达100%;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43期,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2015年被列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大力开展春夏季农资打假等专项执法行动,农资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全年办理一般程序案件24件,没收未经审定种子1167公斤、假劣农药40余件,责令退回种子5000余公斤、肥料上百吨,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极大地震慑了违法生产经营者,规范了农资生产经营行为,净化了农资市场环境,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执法工作获“2013-2015年全省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荣誉称号,多个案卷评为省、市优秀案卷。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坚持“重农固本”的指导思想,按照“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发展思路,围绕“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牢牢抓好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不放松,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优化服务、提升效能,努力推动我县农业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潘琳